考上建中,準沒錯

作者:單厚之

一個建中生,穿了同學的制服、冒名頂替接受媒體的採訪,然後又在臉書上嘲笑媒體好騙。對很多讀者而言,就是一則惡作劇的趣聞,看過就算;但在記者圈裡卻像炸了鍋一般,讓很多同業義憤填膺。

很多鄉民說,記者被騙,就代表沒有做好查證。但穿著制服、學校背書,你還非要人家亮出身份證,把他當成客委會主委李永得一樣?那不叫查證,叫盤查,是警察、公權力才能作的事,記者沒有這麼大的本事。更何況,就連警察也沒看到李永得的身份證。

記者的社會形象不好,每一個從業人員心裡多少都有數。但這並不能成為記者活該被欺騙、玩弄的理由。今天同業有沒有惡形惡狀,強逼採訪對象受訪?還是問一些白痴問題、造成當事人二次傷害?如果是你情我願,玩弄記者的動機又是什麼?

有一些人指責記者不應該去採訪考試成績好的建中生,強化「成績至上」的風氣,彷彿成績好就是一種成就。更有人歌頌建中生的行為,認為是對體制的一種嘲弄,戳破了社會的假象。

試問,如果今天當事人不是建中這種好學校,而是某一個成績沒這麼好的技職,這些人還會站在學生這一邊嗎?還會有這麼多長篇大論來笑記者嗎?到底是誰放不下「成績至上」的觀念?好學生放個屁,都是香的?「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所以自然該死?

今天媒體採訪時,不會去懷疑這個學生,並不是因為他是「建中」、因為他成績好;而是因為校方背書說他是。今天換做另一個學校的學生、社團,可能是體育、跳舞乃至於其他的特長,媒體也是一樣的態度跟作法。

我們可以想想看,今天以後,媒體記者採訪建中時,會是一個怎樣的態度跟互動模式?這兩個學生畢業了,屁股是學校的師長要擦,後果是學弟們要承擔。他們賣弄、嘲笑的社會信賴基礎,並不是他們自己創造的、也不是成績帶來的。

記者社會形象差,多數人不同情記者。但這行為的背後,只是玩弄第一線的記者,還是要透過記者的報導,嘲弄整個社會?是嘲弄記者笨?還是成績好就可以任性?對社會的正面意義在哪裡?

在建中採訪現場的記者只有幾個人,很多其他的記者都沒有被騙。讓媒體記者義憤填膺的,並不是這個建中學生的行為,而是社會議論背後的理盲。只要不是記者,就是對的。社會並不思考行為的本身是否合理,而是以人的身份、立場作為判斷的標準。如果社會的集體智商是這樣的水準,記者再努力也撼動不了,這種殘酷的真相,對年輕、有理想、有抱負的記者,是很大的打擊。

每一個事件的社會對話過程,都是社會教育的一部份。如果我們的社會不斷主張年輕人可以不必為行為負責,甚至獎勵這樣的行為;其實就等於是懲罰安分守己、奉公守法的多數。久而久之,大家自然有樣學樣,類似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多。

建中事件的背後,並不是對「成績至上」的嘲諷,而是對「成績至上」的歌頌。書中不只有黃金屋、顏如玉,還有大批網軍的力挺。考上建中,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