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42億打造 石門水庫中庄調整池將完工

耗資42億打造 石門水庫中庄調整池將完工

水利署斥資42億,耗時4年半,在大漢溪旁的廢棄河道,打造「中庄調整池」,當石門水庫原水濁度升高時,可以提供桃園和板新地區,90萬戶的居民,7天的供水量。為了延長水庫壽命,更在水庫上游的阿姆坪,建立防淤隧道,避免大雨來時,再有大量的泥沙流入。

從高空俯瞰,大漢溪的舊河道,變成好大一座蓄水池,不時還有鳥類棲息,這是耗時4年半,花費42億打造的中庄調整池。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這個備援的水在未來水庫在颱風期間,在排砂的時候,它就可以讓下游淨水廠不會斷水,可以渡過7天的高濁度排砂期間的取水,對水庫的供水穩定度有相當大的幫助。」

中庄調整池是國內第一座「平地水庫」,位於石門水庫下游,蓄水量有505萬噸,當石門水庫原水濁度升高時,可代提供桃園與板新地區,90萬戶民眾,7天的用水。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現在的發電廠除了發電之外,也在颱風的時候,它可以做為排沙的功能,水在沉降的過程當中,比較高的水位,它已經到達可以飲用的狀況的時候,我們就把上層的取水口開始拿水。」

石門水庫每年以抽挖機,運出90萬立方的砂,為了加強水庫的排淤功能,更在上游的阿姆坪,建立防淤隧道,預計2020年完工,可望再增加64萬立方的排淤能力。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水庫泥沙進來的時候,在更上游的地方,有一個類似我們的外環道的一個設施,讓水跟泥沙還沒有進到水庫之前,就先繞過水庫的進水口,直接穿過隧道,通達到下游的河道裡面去。」

從上中下游,透過不同設施,分別攔截泥砂,有效降低淤泥,大量流進水庫,不但能夠延長水庫的壽命,還能穩定水庫的供水。(民視新聞賴國彬桃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