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暈眩保健專欄>慢性顳骨炎 併發偏頭痛

圖左上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側顳骨氣房及中耳腔內(紅圈所示),黏膜大量增生,充滿了液體。 (醫師陳建志提供)
圖左上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側顳骨氣房及中耳腔內(紅圈所示),黏膜大量增生,充滿了液體。 (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45歲女性房仲業者近2年來每天早上起床後,右半側頭就會感到抽痛,持續一整天,都得照三餐規則服用止痛藥,方可勉強工作與生活;另外,右耳老是感到悶脹,好像耳道進水,會聽見相當雜亂無章的「嗡~嗡~嗡」。原本以為是工作壓力大或睡眠不足所致,服用過抗焦慮劑,調整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減少應酬後病症依舊。近來右側耳鳴變得比以往更為大聲,幾乎干擾到正常的聽力。

就醫時,發現她右側耳膜呈現混濁,聽力檢查顯示右耳有輕度的傳導性聽力障礙;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她右側顳骨氣房及中耳腔內,黏膜大量增生,充滿了液體。原來是罹患「慢性顳骨炎」,併發慢性偏頭痛。

「顳骨」就是兩側耳朵裡面的三角椎形頭骨,裡面有大大小小的氣房,宛如蜂巢,內襯纖毛黏膜,彼此間靠著細窄氣道相互交通,宛如蟻窩,最後跟中耳腔相連。若因病毒感染(例如感冒)或過敏發作,中耳腔及耳咽管黏膜腫脹,阻塞顳骨氣房的引流,纖毛運動停止,黏液積滯其內,細菌孳生,變成膿液,加重發炎,形成惡性循環…,氣房內壓力大增,刺激黏膜下的三叉神經末梢纖維,使它們分泌出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CGRP),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反射機制,誘發偏頭痛,若病程持續超過三個月,就是慢性。

此病治療以靜脈注射抗組織胺、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為主,必須盡速抑制該顳骨內黏膜的發炎腫脹及細菌感染,打開交通氣道排出膿液。症狀緩解後,患者仍需持續口服藥物控制病情至少3個月。該患者在規則且持續地接受治療後,大約1個月左右頭痛及耳鳴完全消失。

需注意的是,此病確診前,患者只能服用止痛藥,儼然「藥物濫用頭痛」。若持續輕忽而不治療,發炎持續進展會破壞聽力,若突破骨性屏障進入腦部,會變成腦炎。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