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暈眩保健專欄〉支架治好動脈瘤卻頭痛 怎麼辦

醫師陳建志為患者作檢查,右下方電腦斷層顯示右側中大腦動脈內的支架 (圈圈所示)。(醫師陳建志提供)
醫師陳建志為患者作檢查,右下方電腦斷層顯示右側中大腦動脈內的支架 (圈圈所示)。(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65歲女性6年前因看東西會出現疊影,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在右側大腦裡有一顆動脈瘤,遂接受血管內介入治療,在右側中大腦動脈放了一支血管支架。出院後,複視沒了,卻於數週後,只要每天早上起床後沒多久,頭頂開始悶脹,接著劇烈頭痛,暈眩想吐,持續一整天,睡前才會緩解。原本以為是治療失敗引起腦出血,接受過數次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均無異常發現。

動脈瘤之所以形成,在於動脈內膜破裂,動脈血流撐開管壁平滑肌,血液堆積在外膜下,外膜被動脈壓撐大變成瘤狀;若放任不管,輕者引起疼痛,重者壓迫腦神經,不慎破裂,衍生大量腦出血,危及生命。昔日治療以開顱手術為主,現在則是血管介入治療,從右側鼠蹊部進針,導管通過股動脈、腹主動脈、胸主動脈、頸總動脈及內頸動脈,到達中大腦動脈,置放密網導流支架。

該治療方法猶如血管重建,重新導引動脈血,動脈瘤缺乏血液流入,會在往後數月逐漸萎縮。支架在跟內膜融合的過程中,會在患者突然改變姿勢,例如彎腰或站起時,腦血管出現反射性擴張時,內膜跟支架間發生瞬間拉扯,可能會誘發神經炎性血管疼痛機制。大約有半數患者,會在術後大約3週開始罹患偏頭痛,倘若之前就有偏頭痛病史的人,高達6成6後來會變成慢性偏頭痛,稱之為血管成形術後頭痛症候群,儼然是「醫源性頭痛」。

緩解這種頭痛,最快速有效的莫過於口服泰諾(對乙醯胺酚)或普拿疼(乙醯胺酚),但若天天服用,恐衍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此病治療,仍須以預防為主,早上起身時宜緩慢,以免腦血管因自律神經反射猝然擴張,必要時可先口服乙型受器阻斷劑或笨重氮基鹽,避免頭痛發作。服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可以潤滑動脈內壁,避免血管疼痛。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