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暈眩保健專欄〉一早頭暈腳底痛 踩地如觸電

醫師陳建志對患者下肢進行增生治療(左圖);圖右為患者之足底疼痛位於第五腰椎及第二薦椎脊神經皮節之間。(醫師陳建志提供)
醫師陳建志對患者下肢進行增生治療(左圖);圖右為患者之足底疼痛位於第五腰椎及第二薦椎脊神經皮節之間。(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60歲婦人2年來老覺得走路不平衡,每早一起床只要雙腳一著地,彷彿有電流從腳底向上竄,通過兩側小腿,最後到達腰部;特別是冬天踩在冰涼的大理石地板上,更為明顯。近來,晚上睡前一躺下就見到天花板在順時鐘旋轉;早上起床一站起來不僅雙腳不適,還感到暈眩。

就醫時,請她頭向右轉,向後躺下,見到她眼球在快速地旋轉,原來罹患右側「後半規管耳石沉積症」,隨即安排復位術後,治癒她的暈眩。她順便提及這2年來的雙腳怪病,請醫師順便幫忙診治。醫師用牙籤尖端輕刺她雙腳及雙腿,發現第五腰椎、第一及二薦椎皮節感覺減弱,腰部、大腿、小腿及兩側足底部位一壓就痛,X光顯示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椎間盤狹窄,原來是罹患「坐骨神經病變性反射性足底筋膜炎」。

根據解剖,腰椎及薦椎脊神經離開脊椎孔後,又交錯融合在一起,構成薦神經叢;接著分出腓神經、脛神經及會陰神經等比較大的神經,以及幾個負責支配臗部、骨盆部及大腿肌肉的小神經;腓神經和脛神經合成坐骨神經,繼續向下通過大腿、小腿,最後到達足部,這是人體最長最寬的單一神經。一旦腰椎及薦椎脊神經受到壓迫,傳進大腦後,誤以為坐骨神經所分配區域出現病變,於是相關區域肌肉反射性收縮,企圖保護病變處,反而肌肉痙攣、乳酸堆積,真的產生疼痛,久而久之形成慢性發炎。

此病治療,建議先接受腰椎肌肉熱敷,接著進行牽引,試圖拉開腰椎狹窄處,緩解局部疼痛。至於坐骨神經所支配之肌肉或筋膜,特別是小腿魚際肌、阿基里氏肌腱及足底筋膜,也建議跟著接受經皮電刺激及熱敷等物理治療。試圖放鬆肌肉緩解疼痛需一段時間;若要追求快速療效且安全,則推薦局部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進行增生治療 。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看更多相關新聞
切子宮肌瘤竟「弄破腸子」留巨大蜈蚣疤!網美「劇痛2周」怒控名醫疏失 禾馨診所回應了
狂吃蔬菜卻「血糖破表」罹糖尿病!醫曝:這些都不是蔬菜
撞擊瘀青「熊貓眼」要小心 他看東西疊影才知「眼球向下掉了」
高雄傳食腦蟲病例不治 市府急澄清是「阿米巴性痢疾」
各說各話?醫師喊輸液短缺「買不到2公升食鹽水」食藥署:沒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