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暈眩保健專欄>耳膜破洞補好 頸部不再痠痛

左圖為原本之右側耳膜穿孔;右圖為接受耳膜成形術後,耳膜穿孔痊癒。(醫師陳建志提供)
左圖為原本之右側耳膜穿孔;右圖為接受耳膜成形術後,耳膜穿孔痊癒。(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60歲男性曾於多年前某次感冒時,右耳劇痛,突然流出黏黏滑滑液體後,疼痛消失,之後,右耳就會一直聽見相當雜亂的「嗚~嗚~嗚~」,到了夜闌人靜,會更為嚴重。老是覺得後頸痠痛,以為是「習慣性落枕」或頸椎椎間盤突出,照過X光,接受過推拿、針灸及物理治療,但病症依舊,只好天天服用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就醫來到診間,發現患者右側耳膜有一個破洞,聽力檢查顯示傳導性聽力障礙,建議作手術修補,並於接受耳膜成形術後兩個月,不僅耳鳴消失,就連頸痛也都好了。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耳鳴性頸部症候群」。在正常狀態下,我們會反射性地轉頭或調整身體姿勢,去搜尋細小的聲響,或迴避巨大有害的噪音,稱之為「聲源頸部反射」。倘若因為中耳炎或是外傷引起耳膜穿孔,出現傳導性聽障,大腦啟動代償機制,設法去放大該耳所接收的聲音,卻同時把體內聲響也跟著放大,稱之為「代償性耳鳴」;人體下意識地啟動反射,去搜尋及迴避耳鳴,頸部肌肉就會一直處在交替收縮與放鬆的狀態,即便睡眠,反射依舊進行,久而久之就會發生過勞與僵硬,產生痠痛。

此病治療,應該要設法解決聽力障礙,接受修補手術或配戴助聽器,減輕耳鳴,頸部症狀才有機會消失,否則,頸部繼續痠痛,不斷地去刺激頸部本體感覺受器 (位於椎間盤及肌肉周圍肌膜內),更多的感覺訊息經由後方脊髓向上傳遞,通過後方腦幹,傳進背側耳蝸神經核,再傳進聽覺神經路徑,向上傳到大腦,產生聽覺,再加重耳鳴,加重頸部症狀…,變成惡性循環。

耳膜穿孔若不治療,中耳腔一直暴露於外界,一旦接觸髒空氣或過敏原,就容易發炎流水流膿,影響生活品質與社交外觀;若炎性物質傷及內耳耳蝸、侵蝕聽小骨,更會加重聽障,加重耳鳴,再加重頸部痠痛。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