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各地災難的相互關聯性超乎人們想象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德克薩斯州寒流,東非蝗蟲災害,長江白鱘滅絕--這是中國一種來自恐龍時代白堊紀的遠古魚類,被稱為"長江中的活化石",卻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消逝。

盡管有邊界和海洋相隔,受到影響的可能是單個物種亦或是整個生態系統和社區,但各種災害的共同點仍然超出人們迄今的認知和規劃。這是聯合國大學9月8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的重要發現。科學家們確認,過去兩年裡,若干最嚴重災難累疊發生,相互影響,加重災情,很多情況下,它們受到的是人類相同行為的助推。

聯合國大學資深科學家、該報告主要作者之一的塞貝斯瓦裡 (Zita Sebesvari) 指出,"人們從新聞報道中得知災難,往往覺得相距遙遠。然而,即使是相距數千公裡的災難,也往往相互關聯。"

危機累疊

聯合國大學的這份報告指出,分析顯示,大多數災害的根本原因為以下3個:燃燒化石燃料、風險管理不善、決策過程中太少考慮環境因素。

報告稱,大量災害與極端天氣有關。在越南,短短兩個月時間裡,先後出現9次不同的風暴、強降雨和洪水,在全國範圍內造成嚴重破壞。一場氣候變化導致的熱帶氣旋登陸孟加拉國,人們不得不躲避到新冠隔離所。

聯合國大學另一資深科學家、報告另一主要撰稿人奧康納 (Jack O'Connor) 表示,各種災難"相互影響":若用緊急避難所保護人們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同時收容冠狀病毒患者,那麼,能夠或想要使用它們的人就會減少,因為,這樣做的人更易感染病毒。及至颶風來襲,又會損壞醫院並中斷治療患者所需的供應線。他指出,當局在考慮颶風應對措施時未考慮到大流行瘟疫, "但這是我們必須開始做的事情。"

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出現

上述聯合國大學報告發布前一周,世界氣象組織 (WMO) 也發表了一份分析報告,其研究顯示,過去 50 年來,世界上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與氣候相關的災害--從颶風到干旱,平均每天導致 115 人死亡、 2.02 億美元(1.7 億歐元)財產損失。

不過,主要由於預測和預警系統進步,盡管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地球變暖,因極端天氣而死亡的人數仍然總體有所下降。預測和預警系統效力提高,使各國政府有可能在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前將人們安全疏散,使毀滅性的風暴和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數減少。但與此同時,流離失所的人數增加。

尚不清楚的是,隨著地球變暖、更多災難累疊,這一連帶關系是否會持續下去。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8 月發布的具裡程碑意義的報告,自 1950 年代以來,人類影響可能增加了"復合極端事件"的發生幾率。例如,熱浪和干旱在世界各地更頻繁同時發生;在某些地區,大雨和風暴或火災情況亦呈類似趨勢。

根據 IPCC 的預測,如果地球比人類進入工業化前的平均溫度高 4 攝氏度(約 7 華氏度),則過去每 50 年一遇的熱浪的發生頻率會增加 38 倍。地球目前已升溫 1.1 攝氏度。盡管世界各國領導人承諾到本世紀末將升溫限制在理想的 1.5 攝氏度以下,但他們目前的政策卻很可能使增溫值加倍。

生態危機與氣候危機

聯合國大學的報告著重舉出3個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生態危例子,以作說明。

截至去年,澳大利亞大約 25% 的大堡礁遭到嚴重漂白。而如果全球升溫 1.5 攝氏度,珊瑚礁將減少 70% 至 90%;升溫 2 攝氏度,則世界上所有的珊瑚礁將蕩然無存。

不過,奧康納教授表示,雖然氣候變化是主要因素,但珊瑚礁的消失也可能與污染和過度捕撈等因素有關。他接受過海洋科學家培訓,並在漂白前後就地勘查過珊瑚礁。

奧康納說,"那裡原本就像'海底總動員'裡的場面……充滿色彩和生命",他指的是那部描寫魚類的著名的皮克斯動畫片,而現在, "你看到的是一個因海洋溫度上升而被漂白的珊瑚礁。所有的顏色都消失了,一切都變白了。不僅如此,它還像一個墓地:所有的動物都搬走了。"

在亞馬遜雨林,為滿足全球對肉類的需求,大片樹林被付之一炬,以勻出地來,放養牲畜,或種植大豆作為飼料。由此,減少了森林中和污染大氣的碳吸收量。根據一些研究結果,森林砍伐和全球變暖將加速森林枯死速度,直到臨界點,從那裡開始,亞馬遜將變成干燥的大草原。

在中國長江,經數十年過度捕撈、污染,以及興建的數座大壩切斷了其在上游產卵地的生活,長江白鱘已在去年滅絕。與珊瑚礁一樣,某一物種的消亡有可能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崩潰。

如何權衡

基於調查結果,該報告強調了決策者們如何能夠假手若干"雙贏解決方案",如減少排放或設計更尊重自然的基礎設施,預防災害。作者指出,在亞馬遜和長江,人們強行改變原有自然面貌以期利用經濟資源,但往往不考慮環境成本。

報告還指出了忽視各種災難之間的連帶關系、實施一廂情願的解決方案,卻使其它極端情況變得更糟導致的代價:例如,大壩產生清潔電力,並為化石能源提供了替代方案,卻導致了中國白鱘消亡。報告指出,某些情況下,相關權衡可能得不償失;而在某些情況下,有針對性的政策或能抵消損失。

奧康納表示:"我們不能再有短視行為,它們最終會傷害我們。……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Ajit Niran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