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什麼是「漂綠」?怎樣才能識別它?
氣候活動人士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表示,她將不會出席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
這名19歲的女孩說,她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之一是,這將是「當權者……(使用)『漂綠』、撒謊和欺騙」的一次機會。
她在倫敦的新書發佈會上發表了上述言論,並表示,此前的COP大會都有「各種各樣的漂綠」。
但什麼是「漂綠」(greenwashing)?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識別它?
都在於傾向型報道
簡單來說,"漂綠"是指對政府或公司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誤導或營造錯誤印象。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關注他們購買的產品是否合乎道德或「環保」,企業也做了相當大努力來展示自己的環保資質。
過去,一些企業被指控在他們的廣告中有虛假的環境聲明。
「如今,監管更加嚴格,企業很難『編造』自己的綠色資質。」哥本哈根商學院研究「漂綠」的教授安德烈亞斯·拉施(Andreas Rasch)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
「漂綠的性質已經改變了: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他們可以公然撒謊。現在,他們探利用灰色地帶。」拉施說。
毛巾的問題
「漂綠」一詞最早是由美國環保主義者傑伊·韋斯特維爾德( Jay Westerveld)在1986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他在文中批評了酒店要求客人重覆使用毛巾的做法,這被認為這是一種環保措施。
韋斯特維爾德稱,酒店老闆更感興趣的是降低洗衣成本,而不是減輕其業務對環境的影響。
但這只是如何讓產品或服務對關心環境的人更有吸引力的一個例子。
「漂綠」的其他例子還包括,做出未經證實的減排聲明,或將食品描述為「天然」或「對生態環境友好」,但實際上只有部分成分屬於這類。
這些說法可能很普遍,而且難以核實。在2021年對500家公司網站的審查中,國際消費者保護執行網絡(International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Enforcement Network)發現,40%的公司網站發佈了有誤導的環保聲明。國際消費者保護執行網絡是一個全球消費者保護機構網絡。
然而,有很多方法可以檢查一家公司的環保資質。一個很好的起點是看看官方的可持續性認證,如碳信託(Carbon Trust)、公平貿易基金會(Fairtrade Foundation)和共益企業運動發佈的認證。
蘇·戴維斯(Sue Davies)是一家消費者組織負責人。戴維斯對BBC表示,消費者應該盡量找到另一個權威的信息來源,來驗證製造商的聲明。
「想想大局。例如,能把一次性塑料水瓶的環保聲明當真嗎?」
另一個方法是將公司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例如,時裝品牌可能會推廣用「可持續」面料製成的服裝,即使他們的其他服裝系列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戴維斯說,缺乏透明度是一個重要指標, 說明一家公司沒有積極應對給環境帶來的影響。
「如果你很難找到一個產品、品牌或服務的環保信息,就把它當作一個警示信號吧。」
「那些有所隱瞞的公司,或者沒有好故事可講的公司,往往會讓消費者更難核實它們的環保資質。」她說。
科技的一點幫助
科技在推動獲取更多信息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智能手機用戶可以依靠「品牌透明度」應用程序來查看一家公司在從動物福利到工作倫理等一系列問題上的承諾。
「應用程序讓人們更容易獲得有關消費可持續性的信息,這對試圖漂綠的企業來說是個壞消息,」拉施說。
「社會期望提高了,企業不能只是做出我們無法衡量的大承諾。」
他還說,這種意識的提高也將各國政府放在聚光燈下。
「我理解格蕾塔·桑伯格的意思。她指的是政府如何做出不一定會落實的承諾。」
「漂綠基本上是指你說話不算數,這不僅僅發生在商界。」拉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