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看不懂的美國經濟成長 恐讓全球金融面臨風險
儘管美國聯準會自去年3月開始已經升息11次,但是美國經濟成長仍然強勁,以可能助長通膨的速度繼續蓬勃發展,即使世界其他主要地區都已經出現放緩趨勢。路透社分析,如果聯準會繼續升息,超出目前市場的預期值,可能會對全球構成金融風險。
聯準會自去年開始激進升息,導致美元飆漲升值,全球金融體系也因此承壓。不過由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同步升息,再加上貨幣機構採取行動,預防企業普遍面臨的美元資金問題,同時抵銷本國貨幣走弱的影響,讓外界忽略了這股壓力。
不過如今,巴西、智利和中國都開始降息,其他國家預計也會跟進。國際組織官員和各國央行總裁上週在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召開的全球央行年會宣稱要採取的行動,大部分都預期聯準會的升息不會再超過25個基點(1個基點等於1個百分點或0.01%,25各基點等於1碼)。
雖然美國通膨的速度已經減緩,政策制定者大部分都同意,已經接近升息的終點,但是經濟成長仍是超乎預期地強勁,而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上週五(8/25)在年會表示,這可能會導致通膨停滯,刺激聯準會做出回應,言下之意不排除再次升息。
路透社分析,當美國經濟發展與全球分歧之際,再次升息這種令人震驚的政策,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漣漪效應。
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我們如果到了一個點,必須採去更多行動,勝過於以已經被
定價的部分,某些指數市場可能會開始緊張,然後就會在不同的資產等級中看到風險溢酬大幅增加,包括新興市場,包括全球其他地方」。
古林查斯表示,「我認為我們不能排除金融緊縮的風險,非常尖銳的金融緊縮」。
美國克里夫蘭聯邦準備銀行總裁麥斯特(Loretta Mester)上週六在全球央行年會表示,經過了疫情震撼,以及通貨膨脹的反彈,導致大部分的國家都一起升息,但現在終於恢復正常,能各行其道。
不過很大程度取決於聯準會是否能正確行事。
麥斯特表示,「經濟是全球性的,對嗎?這是互相連結的經濟」,「我們用自己的政策,假設可以很快、很實質地回到2%(通膨),假設我們能有強勁的就業市場,這就對全球經濟有利」。
全球分歧
聯準會決策官員會將在9月19至20日的會議中,更新對市場的展望。市場預期,FED可能會讓政策利率維持不變在5.25%至5%之間。
如果通膨和就業市場數據繼續顯示能紓解價格和薪資的壓力,應該就能維持目前的預測,意即最多再升息1碼。
但是針對即將發布的數據的矛盾訊息,聯準會官員仍是很困惑,甚至有點擔心。
有些指數顯示,製造業走弱,消費者支出放緩,信貸緊縮,這些都是嚴格貨幣政策和冷卻價格壓力合理的影響。
然而,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成長的速度還是遠超過於聯準會官員認為的非通膨成長率,約1.8%。美國第二季GDP以年率2.4%的速度擴張,而目前有部分預估,第三季的GDP成長會是該數據的兩倍以上。
美國GDP與其他全球主要經濟的表現形成強烈對比。歐元區第二季的GDP成長以年來計算是0.3%,基本上是停滯。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困難持續越久,也可能拖垮全球經濟。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週被問到這種全球分歧的現象時,曾提到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後,目前的情形看來是歐元區經濟衰退,部分的衰退可能非常嚴重。
經濟成長雖然緩慢,但仍在持續,而通貨膨脹已經下跌,整體的動態與美國並無不同。
拉加德說,「我們預期一切都會更糟糕,結果卻更強勁,也更有韌性」。
美國貨幣政策可能是造成這些分歧的原因之一,目前高達6兆美元的疫情時期補助仍在支撐消費者支出。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最近一波推動投資,也有助於支持製造業和建築業。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也可能是助力。中國今年初經濟經歷短暫成長後開始趨緩,壓縮德國的出口,導致歐洲的成長走弱。
不過花旗集團(Citigroup)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席茨(Nathan Sheets)表示,「當經濟學家針對一件事情提到三或四種理由時,通常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答案」。
太強到不舒服?
美國經濟表現超乎預期,這樣的狀況持續越久,聯準會官員就會開始好奇,是否真的知道現況到底如何。
舉例,近期生產力的改進,可以解釋即使經濟成長依舊強勁之際,為何通膨率會持續下滑。
按照目前聯準會的想法,必須有一段低於趨勢水平的成長,才能讓通膨實際回到2%的目標。目前主要的通膨指標超出這個目標的2倍以上。
大部分的官員都認為,當人們更完整感受到緊縮政策和信貸緊縮時,當疫情時期的存款都花完之後,經濟成長將會放緩。消費者貸款拖欠率會增加,重新開始支付學生貸款,也可能會顛覆目前較少受到聯準會升息影響的服務消費支出。
鮑爾上週五表示,「這個管道中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重大阻力」,因此保留未來升息的可能性,同時研究經濟如何演變。
但他也補充,聯準會會「關注顯示經濟不如預期冷卻的跡象」,像是近日的消費者支出「特別強勁」,房地產「也有復甦跡象」。
房價或租金明顯增加,會破壞聯準會的預期,認為紓減住屋的成本,可能是幫助放緩整體物價步調的關鍵。
雖然重點還是在通貨膨脹的數據,但是最高層級的經濟成長仍然超乎趨勢水平,可能會破壞聯準會預期通膨會降低的想法,也毀開始擔憂通膨可能會增加,而這正是聯準會認為最壞的、也誓言要避免的結果。
鮑爾說,「持續高於趨勢水平成長的證據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通膨的風險,導致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
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表示,此時其他國家就要注意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必須確保,已經針對還未到來的美國通貨緊縮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