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凱基證券衍生性商品部副總牛繼聖 激勵同仁戰勝自己

工商時報【黃鳳丹】 於2001年一腳跨入金融業的衍生性商品領域,凱基證券副總牛繼聖對權證的認識從零開始,形容自己當時是「痛苦了大半年」,才慢慢步入軌道,如今,他把自身所學透過領導、溝通與分享,以超越金錢的激勵,讓同仁也能戰勝自己。 乍聽之下,這份工作對一般人已是充滿神秘感,沒想到對物理博士牛繼聖,也是從零開始,由於台灣的衍生商品領域發展是從1997年才正式開始,無論學界、業界都對此十分陌生,牛繼聖說:「當時你被放在工作崗位上,但沒人會教你,因為可能連師父自己都不是很了解。」參加會議時,幾乎都聽不懂是那時的情境,也從未有人會主動說:「小牛你過來,我跟你講如何如何」。 因此牛繼聖發現,他必須發覺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主動出擊反轉教育,他說:「我自己看書,對照螢幕上的數字,師父就回答我的疑問。」那個痛苦的半年,卻每天都在進步,而且非常明顯,「因為每看到一件事情,你都會有疑問」,把數理與邏輯推理應用在商品上,並從中獲取績效,讓牛繼聖慢慢獲得成就感。 很快的,因為牛繼聖憑藉高速學習能力與深紮的基礎功夫,他對衍生性商品的評價公式與價格敏感度,比別人能更快掌握關鍵,因而獲得公司信賴,1年以後便負責掌管權證業務,當時牛繼聖才32歲,他謙虛的說:「沒有那麼艱深,打通幾個關鍵就能明白」,實際上剛開始時,那股拚勁相當令人佩服。 他從物理學博士變成衍生性金融商品專家,而後更著手建立管理層面的制度,例如損益規則與系統、交易員的訓練與管理等,發揮組織協調能力,可說是台灣權證發展的重要角色之一。 牛繼聖引用Daniel H. Pink暢銷書《動機,單純的力量》指出,以跟金錢無關的激勵方式,對同仁工作表現、超越自己更有幫助。書中指出,激勵他人主要有3個方向「自主性、使命感、精益求精」,牛繼聖將之內化為部門管理哲學。 他會讓中階主管有自主性,訓練其思維是「有些事情就是要你做決定」,而不是「叫他聽話、叫他做事」,如此一來,層層組織都有實質功能,當不同人休假時,整個團隊還是可以運作順暢。 再者,是必須在薪水之外,找到做這件事情的意義,獲得長遠的使命感。牛繼聖舉例,權證商品優質與否攸關「隱含波動率穩定性」,交易員想調整隱含波動度以反映市場時,他會說:「如果買的人是你自己或媽媽,隔天一早醒來,隱含波動度被調了,應該賺的沒賺到,是不是很傷心」,牛繼聖跟交易員溝通方式,讓同仁更能了解事情背後的真諦,讓團隊都能一起把「共同維護品牌價值」這件事當成使命感。 最後是精益求精,鼓勵同仁專業表現「做到最好」,對自己而言便是一種獎勵,自然而然找到樂趣,就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