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張恩傑 靠堅毅意志苦過來

工商時報【王中一】 穿著講究、對美極具鑑賞能力,也不隱藏愛好美麗事物的德微科技董事長張恩傑,其實是苦過來的。從小家境不好,張恩傑記得,考上華夏工專時,規定第1年要住校,家裡沒錢繳交註冊費,當時他從家裡騎著腳踏車,穿過大半個台北市,向兩個阿姨各借了一萬元。對於當時阿姨對他的叮嚀和告誡,張恩傑可說銘記在心、永不磨滅。 因此,張恩傑的學生時代,從來沒有「像一般學生過寒暑假」的玩樂時光,因為從早到晚都在打工賺錢。他回憶說,早上5:00起床後,先去送報,後來到書局當收銀員,下午下班回家整理一下,晚上又去木新路的一家工廠做塑膠射出,一天就做了3種工作。 考上台灣科技大學(前身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業管理系之後,張恩傑開始在補習班兼課的日子,主要是四技、二專的專業課目,包括統計學、品管以及企業管理概論。他說,每年2~6月在補習班上專業科目,要先把在學校上課的教科書(都是原文)翻譯成中文,然後交給補習班印成講義,那幾年就是不斷寫書、教課。 儘管薪水算是相當優渥,但壓力之大,一般人恐怕也無法承受。除了編印教材之外,每次聯招時,張恩傑都必須針對考題解答,還要趕在考生考完之前解答完畢,這樣才有時間印出來,因此,每一題的思考、解題時間往往只有幾秒鐘,更要緊的是-絕不能出錯。 補習班的老師更要有命題、猜題的能力。張恩傑說,要猜得準,才會招得到學生,而他在3次模擬考題中,總共出了150題,命中率高達99%,這樣的表現,也讓他後來決定轉行時,連補習班老闆都卯起來要慰留,而雙方的情誼,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1990年代,共產世界掀起了「蘇東波」,東歐各國的共黨政府相繼垮台。在那個由共產轉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階段,蘇聯、東歐地區可說是物資極度欠缺,有本事的人弄得到物資或西方的產品,無不海削一頓,而張恩傑就如同其他「渾身是膽」的台商們,也拎著包包,在語言不通的狀況下奔赴當地爭取商機。 但是,共黨體制退下來的秘密警察和紅軍,加上黑社會人士,導致社會治安崩壞,武裝劫掠事件時有所聞,張恩傑回憶那段歲月,還是頗有感觸。張恩傑表示,17~18年前、約30歲出頭,可說是充滿膽識,事實上,家裡環境不好,也逼得他只能往前衝。張恩傑可說是台灣第一批前進東歐的貿易商,因不確定因素太高,他每次出國前,都先跟長輩說,「若這次回得來,就當作撿到的;若回不來,就當作是命」。 達人座右銘 "做什麼、像什麼" 張恩傑曾是補教名師、擅長鐵人三項、精品收藏、一直到公司治理,做什麼、像什麼,就是他人生往前邁進的指導方針。 記 達人小檔案 姓名:張恩傑 年齡:1964年次 天秤座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工業技術學院) 工業管理系、華夏工專電機科 經歷:貿易商、華興歐洲業務、補習班老師 嗜好:品味生活、美食、鐵人三項 家庭:已婚,育有2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