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親友視訊含笑而逝…金庸大俠,就此別過

享譽華人世界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30日病逝香港,享壽94歲;綜合香港媒體報導,金庸在家人陪伴下,於養和醫院離世,結識查良鏞30年的作家陶傑說他走時,聽着親友視訊電話,聽着聽着,在下午4時半含笑而逝。

●一直沒有病容 安詳含笑而逝

陶傑引述查家人說法,稱金庸含笑而逝,臨終時很安詳,「全身一點異味都沒有,一直很乾淨。」

陶傑30日晚於商業電台《光明頂》中表示,金庸晚年罹患肝癌,29日曾探望金庸的陶傑說,金庸近兩年已不能說話或書寫,有腎衰竭、心臟問題,肺也花了,亦有腦退化,但他一直沒有病容,看到別人便有笑容,和他說話也有反應。

陶傑形容,金庸離世前全身並無消瘦,但雙腿因長期臥病,變得很瘦。

●有華人的地方 就有他的讀者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對聯係金庸自題的14部武俠小說書名首字,另一部《越女劍》未入聯),1955年起,查良鏞以「金庸」筆名寫下這些作名,代表作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雕俠侶》、《鹿鼎記》等,奠定武俠泰斗地位。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譽為「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由於作品內容譏諷兩岸,金庸小說一度成為禁書。1986年起,台北遠流出版「金庸作品集」,當時作品集說:「從台北到紐約,從香港到倫敦,從東京到上海,中國人所到的地方,他們可能說不同的方言,可能吃不同的菜式,可能有不同政治立場,但他們都讀─金庸作品集」。

金庸的武俠小說格局宏大,15部小說年代從春秋吳越到清朝盛世,虛實交錯地包羅了中華歷史;他擅長摹寫場景、動作,內家高手一站著,淵渟岳峙,輕功絕塵萬里,凌波微步,金庸一招一式都能寫得淋漓盡致。

●文中武俠不只是人 更是儒者

古龍的小李飛刀一招殺人,金庸卻能建立一套複雜的武功系統,引讀者進入他的世界。

金庸的俠氣與國學底蘊,更造就了他文中的武俠,不只是人,更是儒者,功夫為的是實踐信念;金庸在「射鵰」三部曲中,將契丹、女真、漢人、大理界線打破,正邪間也沒有絕對的道德判斷,卻回歸人心善惡最初的本質,此亦金庸任俠之道。

就連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也喜愛金庸的小說;新華社香港分社前社長許家屯回憶錄說,他就曾帶過一套金庸全集給鄧小平;據此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中國官方的中國圖書商報和中國出版科研所曾在2009年,評選出6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600本書,即包括金庸作品全集。

●「人生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金庸不只是小說家,也是媒體人,1947年大學畢業後先受聘上海「大公報」後至香港發展,並在1959年創辦「明報」,寫了許多針貶時政的社論,當年曾經是香港「反共」一大健筆,晚年更成為政論家、政治活動者,是香港極具代表性的知識分子。

在兩岸關係上,他的「明報」曾多番批評台灣戒嚴時期的國民黨政府,也導致他的小說被禁,但後來蔣經國也曾和金庸會談。

他對中共態度是「同意的支持,不同意的批評」,他支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但在「六四事件」發生前夕,他辭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六四事件」後他對中共有了另一番看法,他坦言十分傷心,也結束他的政治生涯。

金庸「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發行百萬冊的小說,讓金庸成為「華人社會最暢銷的作家」,金庸作品研究甚至成為「金學」一派。

金庸曾說,「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他的人生豐富多彩,藉江湖筆嬉笑怒罵,展現他對國家的肝膽柔情;一代武俠宗師就此和江湖紅塵別過,典型在夙昔。

武俠文學泰斗金庸
金庸遺願:死後百年 仍有人看我的小說
這2部翻拍!他們成正港小龍女.韋小寶
聞金庸逝世 男星:演再好都比不上書
陳芳明談讀金庸:有背叛國民黨的快感
曾遭改名 這兩部小說在台曾被列為禁書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痛哭!為18命他下跪道歉
在美出生擁美國籍 恐要沒了
「韓國瑜痛宰陳其邁」廟方回應了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