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文視界:特朗普2.0對北京會是“惡夢”嗎?

資料照:美國前總統、當選總統特朗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日本大阪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2019年6月29日)

編者按:這是鄧聿文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特朗普的強勢回歸對許多國家來說,似乎正應驗了那個狼來了的故事。儘管預感會受影響的國家都在準備特朗普明年一月上台後的對策,但中國當局在當下到美國政權正式交接這兩個多月的政策空倉期,可能格外忙碌,必須在內政外交諸多方面進行部署,以迎接特朗普上任後美中關係可能的再次動蕩。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對中國著墨不多。本次美國大選,原先預期的中國議題並未發酵,然而,特朗普拋出的關稅議題則極具震撼性,他表示將向全部中國輸美產品徵收高達六成的關稅,並在涉及台灣的問題上正告北京,如果中國進入台灣,將對中國產品徵收150-200%的關稅。當然,他也不忘「奉承」習近平幾句,讚習是個有能力的領導人,吹捧他和習是「老朋友」。

特朗普2.0對中國壓力更大

包括中方在內的學者和觀察家普遍認為,特朗普2.0對中國的壓力更大。假如特朗普的關稅競選主張不打折扣地落實,美中貿易將會受到極大影響,幾乎等同兩國貿易斷開,這也正是如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這樣的美國對華鷹派的主張。萊特希澤是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貿易代表,正是他主導了美國對華貿易戰。他主張美中兩國經貿完全脫鉤,而萊氏有可能再次出任貿易代表一職。除了對華高關稅,此前親共和黨的保守派智庫建議特朗普上台後,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如果這個建議也得以落實,對中國經濟無疑雪上加霜。

特朗普團隊中的對華鷹派不僅會在經濟上尋求同中國脫鉤,也大概率尋求美中技術上的廣泛脫鉤,從拜登政府目前的「小院高牆」轉向「大院高牆」,例如在限制中國獲取美國的芯片技術上,不僅禁高端芯片賣給中國,成熟芯片也不准賣給中國,並在外交上減少同中國的接觸,在台灣等安全問題上加劇與中國對抗,也對美中之間的人文交流實施更多限制,降低兩國的民間交往。而在地緣政治上,同美國可能在其他領域和地區收縮戰線相反,在印太地區會加強與美盟友的合作,繼續推動印太戰略以制衡中國。

總之,在很多中國官方學者和觀察家看來,重返白宮後的特朗普和他內閣中的超級鷹派,會對中國持非常敵對的立場,進一步強化同中國的競爭,從各個角度和層次圍堵和遏制中國,未來四年美中關係將出現大幅波動,緊張升級、對抗加劇,甚至可能爆發重大危機,而雙方在全球治理和雙邊關係的合作則會大幅減少,合作領域和議題被壓縮。

習賀電含蓄警告特朗普

對於美中關係這幅危險的圖景,中國當局當然也預感到。習近平在給特朗普的賀電中特意強調,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並表示希望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走出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習的賀電雖然秉持的是當局對美關係的一貫看法和立場,然而,在國際輿論都認為特朗普當選將對中國更不利的此時,強調「合兩利、鬥俱傷」,也含有一種對特朗普含蓄警告的意味,也就是,如果特朗普新政府硬要向中國揮舞高關稅大棒和技術圍堵,同中國展開全方位對抗,中國也準備好了迎戰。

從中國官方輿論和鷹派學者釋出的訊息,能夠讓人明顯地覺察到這點,概括其大意是:二度回歸的特朗普看似來勢洶洶,其實沒什麼好怕的,不過是重復第一次那幾板斧而已。特朗普第一任期之所以打了中國和其他國家一個措手不及,主要是沒料到像他這樣一個反建制的人會當選,從而沒準備好他會不按常理出牌,包括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科技戰。但在經歷他的四年和拜登的四年用關稅政策、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以及在地緣政治上對中國的全面打壓和圍堵後,中國經濟不但沒有被打垮,以華為為代表的科技企業,以及中國在無人機、太陽能電池板、石墨烯、高速鐵路和電動汽車、鋰電池等關鍵技術領域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反而證明被美國遏制得越狠的地方,成了中國發展越快、自主創新越強的地方。中國人對美心態也變得成熟而強大,面對特朗普再次祭出的關稅威脅,社會表現出淡定,中國有充分的應對之策和手段,不怕和美國打關稅戰。

確實,從中國當局強調的底線思維看,即便特朗普一上任就取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和徵收高關稅導致美中貿易全部中斷,以目前中國出口美國5000多億商品產值算,損失也就2.6個百分點的GDP,佔比似乎不大,是中國可以承受的。一些評論者正是這樣宣傳的。

可倘若如此來看問題並採取對策,實際是非常短視且不負責的。因為它把民眾為此要承受的代價在這種底線思維中全部勾銷了。底線思維是表明一種最懷的、最極端的情況假設發生時應採取的對策的思維方式,現實中這種極端情況發生的概率雖然極低,但政府的施政還是要極力避免它的發生。因為最壞的情況一旦像假設的那樣出現,受害最大的不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而是其人民。民眾特別是底層弱勢群體將要為此負出最大的代價。在中共建政70多年裡,不是沒發生過吃樹皮草根乃至人吃人的事情,許多活著的人還有這種記憶。

對中國商品徵收六成關稅或導致經濟零增長

和特朗普打貿易戰當然不可能再出現此種駭人的後果,但這不表示當局用底線思維去應對其關稅大棒就可以處變不驚。表面上,兩國貿易完全脫鉤,中國損失的不過是2個多點的GDP,可是,考慮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水平,2個多點的GDP損失的是中國一半的增速。不僅如此,如果美中經貿完全脫鉤,受此牽連,其他國家的貿易,像中國目前最大的貿易對像東盟和歐盟等,肯定也會減少和中國的貿易,而不像中國一些學者設想的那樣可以通過加強和它們的貿易聯繫來彌補和美國打貿易戰的損失。換言之,中國損失的GDP不只是現在測度的水平,可能還要高,再考慮對中國國內產業、企業、市場和民眾的心理衝擊,也許中國的GDP增長就接近0,甚至負增長。這還只是從經濟角度權衡。事實上,貿易戰引發的經濟蕭條一旦到如此程度,它影響的還有金融、社會人心和政治,會不會出現系統性金融危機,廣泛的收入劇降和失業威脅會不會導致社會抗議,以及政治系統又會起什麼反應變化,這些情況也必須考慮進去。

因此,特朗普上任後美中貿易戰的開打絕不像中國官方輿論輕描淡寫的那樣「沒什麼好怕的」。這也就是為社麼當局雖然放出這種輿論論調,但實際應對卻是加倍小心、做周全準備,包括最近人大常委會批准了10萬億的化債規模,對外資的單邊開放,以及盡可能的推進一些實質性的經濟改革舉措。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有可能為中國帶來一個「格外好處」,即讓中國的長期發展獲得改革動力。

習近平固然政治上保守頑固,但也要看到,如果特朗普將關稅威脅落到實處,當局將不得不採取更多的措施來提振經濟,特別是提振國內消費,使中國經濟轉向真正依靠消費而非出口,但這樣就必須推動一些議而不決的經濟改革從速出台,以激發國內經濟增長的活力,此乃所謂受危機驅動的改革,也算是中國改革的一個傳統。一些經濟學者正是這樣建議當局來應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

觀察家評估,特朗普上任初期由於要處理移民等內政問題,也許不會一步到位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因為這樣會推高美國的通脹,造成美國選民大量失業。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和牛津經濟研究院2023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終止與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將在五年內給美國帶來1.6萬億美元經濟損失,並使美國失去70多萬個工作崗位。美國目前的通脹雖然顯著回落,但還是高於2%的政策目標,且有反彈趨勢。特朗普正是靠選民對拜登政府的經濟不滿(其中包括高通脹)而把他送入白宮的,他也許需要考慮對中國徵收高關稅對選民帶來的通脹和失業問題。

不管如何,特朗普2.0會為美中關係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性,特別是如果把台灣問題納入考量,也許兩國確實會發生嚴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