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施打率偏低又過晚 恐導致動脈硬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全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過220萬人,且每年新增12萬患者。根據國內一項調查研究及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報告發現,有近6成患者未達糖化血色素<7%的治療目標。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很多患者只注意飯前血糖,卻忽略飯後血糖的同等重要。血糖控制不理想易造成動脈硬化等血管疾病,且胰島素過晚介入也有不良影響。

血糖波動過大 如瘋狗浪侵蝕血管壁

「一旦血糖值高低起伏過大,就像瘋狗浪一樣侵蝕血管壁,造成血管上皮細胞的受損與功能的損壞。」杜思德表示,飯前血糖數值達標,不等於糖尿病控制良好。除了熟悉的糖化血色素、飯前血糖之外,飯後血糖也是控糖關鍵,飯前血糖需控制在70-130mg/dL,飯後血糖需<180,他建議患者採取配對血糖的監測方式,兩者數值差距要在60mg/dL以內,一旦大幅波動才可即時應對,避免血管功能受到破壞。

胰島素控制效果佳 國內施打率仍有待提升

長效型胰島素已陪伴全球糖友20年,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秘書長說,「目前台灣胰島素施打率僅約12%,血糖達標率名列後茅。」歐美族群多為胰島素不敏感,東亞族群則多為胰島素分泌不足,容易出現飯後血糖降不下來,他提醒,胰島素分泌不良就應由體外補充,協助身體調控血糖。臨床發現,使用胰島素在糖化血色素的控制上,比口服藥物更好,建議患者應遵循醫囑盡早使用胰島素,到晚期才逼不得已介入時,往往已出現併發症,千萬不要因迷思延宕治療。

怕打針、怕洗腎等迷思 導致施打時機偏晚

超過5成的衛教師認爲,台灣患者施打胰島素的時機仍然過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王惠芳衛教師表示,患者因為怕打針、怕痛而對針劑接受度低,事實上現在設計精良,幾乎不會疼痛,反而要注意的是注射正確性。甚至仍有民眾誤解使用胰島素會失明、洗腎或截肢,其實太晚使用胰島素,導致無法良好控制血糖才是併發症的主因。

現年70多歲的張先生,在台大醫院擔任糖尿病病友聯誼會會長,他在40歲罹患糖尿病,醫師建議他要施打胰島素,當時他也一直排斥施打,但血糖遲遲不見改善,終於下定決心改用長效型胰島素。「我後來想想,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家人,不拖累孩子,現在施打胰島素超過十年,身體還是好好的,要是沒有胰島素,我可能已經死了10幾年了!」

糖尿病照護國家隊 5000多位醫護人員待命

杜思德指出,如今糖尿病照護已走向個人化及數位化管理,全台有超過5000位「國家隊」的醫師、衛教師、營養師、藥師,組成照護網,醫護人員還可透過App雲端平台,與患者遠距溝通,提供即時的劑量調整建議,讓糖尿病治療更智慧,進一步協助患者更早使用有效且便利的方式來控制血糖。

【延伸閱讀】

遠離骨質疏鬆症 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是關鍵

不敢做切片? 攝護腺MRI,精準揪出男人「長壽癌」

兒童視力大魔王 醫:姿勢、時間、距離、光線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追查丁允恭醜聞?陳菊打破沉默
違規情節重大!康軒董座罰百萬
高中兒涉性侵 警父道歉又刪文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培根不是肉!營養師「成份揭密」 網嚇壞:不敢再吃了
8成頭痛患者屬於這種 典型頻繁性症狀你中幾招?
烈酒一口下肚 男食道灼傷
肉毒桿菌不只用在醫美 還可解除中風後肢體僵硬困擾
你也報復性運動了嗎?這樣健走不傷身
【誠徵好運王】5G手機 萬元渡假金 好康週週送!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