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入榜十大癌症 國內開胰臟癌手術最多的醫師田郁文:治療進步提高存活,勿輕言放棄

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首次躋身我國十大癌症榜內,更令社會大眾聞胰臟癌色變。台灣胰臟癌手術權威、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田郁文表示,胰臟癌的治療不斷進步,很多以前沒機會開刀的病患現在可以開刀,病患應積極面對,勿輕言放棄。他4年前為一名99歲胰臟癌病患手術,病患至今健在而且沒有復發。

不少胰臟癌病患認為罹患胰臟癌等於被判死刑,因而放棄治療,田郁文覺得非常可惜,「手術切除最有機會治癒胰臟癌,比起早年,現在病人開刀的機會增加很多。」

胰臟癌手術是消化外科最複雜困難的手術

6成胰臟癌發生在胰臟頭部,病患必須接受「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又稱「惠普式手術」(Whipple),是消化外科最複雜困難的手術,因為切除範圍除了胰頭,還有十二指腸全部、膽囊、下端膽管,有時還會切除一部分胃,後面還要進行胰管腸胃道吻合術、 膽道腸管吻合術、 腸胃道重建術。

病患常問,為什麼要切這麼多器官?田郁文解釋,因為這些器官的供血系統是同一套,因此必須一起摘除。再者,胰臟頭癌時常侵犯附近的上腸繫膜靜脈與總肝動脈,因此有些案例還得切除這些血管再重建。

除了胰臟癌,惠普式手術也用於十二指腸腫瘤、壺腹癌及下端膽道癌等;另外,慢性胰臟炎若嚴重到導致胰頭部嚴重病變結石、發炎或胰膽管阻塞,也會施行惠普式手術。

台大醫院是全台動胰臟癌手術最多的醫院,田郁文則是全台動胰臟癌手術最多的醫師。行醫生涯中,他開過的惠普式手術逾2,000例, 約占全台1/4的數量,其中853例為胰臟癌。手術案例的累積,讓他成為國際知名的胰臟癌手術權威。

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曾在臉書貼文表示,如果自己同仁躺在手術台上被開Whipple,大概最希望田郁文教授來開,他的Whipple已經是爐火純青,3小時之內就可完成、很少人可以望其項背。近年來時有外籍病人跨海找田郁文開刀,包括新加坡、印尼、美國、香港、緬甸等國籍病人,其中有大學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的父親、政府部門的副部長。

因緣際會成為台灣開最多胰臟癌的醫師

「當年會去做胰臟癌這種冷門手術,跟台大外科的傳統有關。」田郁文說,台大醫院外科部次分科分得非常清楚,每個醫師各有專精的器官。

田郁文在台大醫院擔任總醫師時,台大外科部專做胰臟的醫師趙世晃正發展胰臟移植(後來完成亞洲第一例胰臟移植),邀田郁文一起做動物實驗。完成總醫師訓練後,田郁文想趕快還清房貸,選擇去新光醫院服務,不過每週三仍回台大做動物實驗。

田郁文在新光醫院待了快5年,在趙世晃因個人生涯規劃離開台大醫院時,院方找他回去。「我跟胰臟好像比較有緣分,在新光醫院時,胰臟手術幾乎都交給我開,轉回台大,我的任務就是做胰臟癌手術。」田郁文說。正因為台大醫院胰臟癌的病人都交給他,無論病人數、手術經驗、相關研究等各方面,累積得很快,他成為全台開胰臟癌最多的醫師。

田郁文是全台開胰臟癌最多的醫師,至今仍持續研究優化手術方式。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田郁文是全台開胰臟癌最多的醫師,至今仍持續研究優化手術方式。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了解腫瘤生物特性,決定治療步驟

胰臟癌分4期,第1期指腫瘤還局限在胰臟;第2期腫瘤超過胰臟尚未侵犯到附近大血管;第3期為癌細胞超過胰臟,已侵犯大血管,尚無遠端器官轉移;第4期已發生遠端器官轉移。

第1、2期由於還未擴散,過去多直接開刀,第3、4期已擴散轉移,被認為是晚期無法開刀,但近年來這樣的看法有了翻轉。醫界在治療經驗中發現,腫瘤小不表示就是早期,時常已有微小轉移,只是目前的診斷工具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甚至正子攝影,由於解析度的極限只能偵測到大於0.8公分的病灶,所以第1、2期的病人即使在手術前及手術中未發現轉移,也極可能已有微轉移,因此術後都應接受輔助性化療,術後才可以活更久。

田郁文說,侵略性高的胰臟癌,可能腫瘤才1、2公分大時就擴散及轉移,只是那時還看不到,「但常常開完刀後,肝臟轉移很快就出來,手術不僅沒有幫到病人,反而害病人白挨一刀」。所以現在胰臟癌能不能直接開刀,不是用腫瘤大小來決定,要看腫瘤的生物特性,「生物特性很凶的,我們會建議先化療,讓我們對腫瘤有一段觀察期,避免不必要的開刀。」

雖然開刀才可能治癒胰臟癌,但化療在胰臟癌治療中角色重要。田郁文指出,胰臟癌病患確診後若醫師評估手術可切除乾淨,會直接開刀,術後再以輔助性化療降低復發機率,延長存活;而化療也為原本沒機會開刀的晚期病患爭取到開刀的機會。

前導治療+轉換手術 為原本不能開刀的病人爭取生機,99歲病人術後3年多仍健在

「現在胰臟癌治療最大的進步在於以前我們認為不能開刀的,現在可以開了,」田郁文表示,像局部侵犯嚴重的第3期病患,可以透過前導性治療,嘗試以化療藥物縮小腫瘤後再手術切除,這樣的作法美國已有多年經驗,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資料顯示整體(包括第1~4期)胰臟癌病患5年存活率從4%增加到10.5%,甚至一些在診斷時認為無法切除乾淨的第3、4期胰臟癌在做完化療後而能開刀,這種手術稱為「轉換性胰臟切除手術」,意即從不能開刀轉換至可以開刀。

田郁文說,台大醫院參照美國作法,會跟病患討論是否接受為期4~6個月的前導性治療,再評估能否手術。臨床上有病患接受化療後,腫瘤沒有縮小特別多,但腫瘤裡面的癌細胞死掉很多。就像一片吐司,原本密密麻麻都是霉點,做完化療後,吐司體積沒有縮小很多,可是霉點變很少,這樣的病人再開刀切除腫瘤,治癒機會很大。

不過手術考慮因素除了腫瘤大小、腫瘤生物特性,也要綜合評估病人身體狀況是否能承受手術。田郁文開過最老的胰臟癌病患是99歲,當時家屬決定開刀,他只問病人還有辦法爬樓梯嗎?病人回答可以爬兩層樓,「表示有一定的心肺功能,大概熬得過手術,所以就開了,病人現在103歲,術後至今4年未復發。」

田郁文指出,整體而言,台大醫院現在大概有30%確診時第3期不能切除的胰臟癌病患,在化療後可以開刀,術後配合後續化學治療,約有25%~30%病患有機會長期存活。不過先化療再進行的轉換性惠普式手術,難度更高,田郁文說,3期的胰臟癌腫瘤已經包住血管,「你要把腫瘤切開,找到血管,好像脫衣服一樣,小心翼翼把腫瘤扒下來,一台手術大概都要多2~3個小時,出血量多500cc。」可是這對病人的存活、生活品質各方面都有幫助,「所以現在我們還是很積極地在做這些事情。」截至目前,醫療團隊已完成41例第3期和9例第4期轉換性胰臟切除,沒有手術死亡病例,術後存活與直接開刀的第1、2期胰臟癌病人相當。

雖然比起其他癌種,胰臟癌病患術後復發率還是高、整體存活還是低,但田郁文說,已經可以看到有一群胰臟癌病患術後的存活明顯延長了,「我剛回台大時,胰臟癌病患開完刀平均存活時間是13~15個月,但現在病人若術後有接受完整的輔助性化療,術後存活可以到40~50個月。」

把高惡性胰臟腫瘤割乾淨是外科醫師最重要的責任

「做胰臟癌手術,剛開始時非常辛苦。」田郁文說,早年的胰臟癌手術,時間長、術後併發症多、病人存活短。「因為病人比較多,我們有機會持續對手術做改進。」以前一個惠普式手術需要8~10個小時才能完成,現在幾乎都可以縮短到3個小時。經驗的累積也讓醫療團隊知道術後病人會發生什麼併發症、怎麼處理,「我回台大剛接手胰臟手術時,惠普式手術死亡率是11~12%,現在不到1%。」

所以田郁文不再去研究如何讓手術更安全,因為這個目標已經達到,他現在的目標是開完刀後,讓病人保有生活品質接受輔助性化療而延長存活。

為了爭取病人更高的存活率,田郁文動胰臟癌手術以傳統手術為主,以徹底清除癌細胞。他說,胰臟癌腫瘤可分為惡度性較不高及惡度性很高的,惡度性比較不高的胰臟腫瘤如神經內分泌腫瘤、腺泡細胞癌,在不影響病人存活下,可以多保留一些胰臟組織,「因為病人還可以活很久,生活品質很重要。」

但惡度性高的胰臟腫瘤,如果沒有割除乾淨,開完刀容易復發,病人可能很快死掉,所以爭取存活要擺在第一位,他說,用微創手術腹腔鏡或機械手臂(達文西)開刀,傷口是比較小,但手術廓清範圍不會比較乾淨且併發症及住院時間也不會比較短,而且仍然昂貴,相對的傳統手術健保都有給付不需自費,病患可以把資源省下來去做基因檢測尋找適合的標靶或免疫治療,這些健保都是不給付的。

胰臟癌治療不斷進步,田郁文鼓勵胰臟癌病友積極面對,不要輕易放棄。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胰臟癌治療不斷進步,田郁文鼓勵胰臟癌病友積極面對,不要輕易放棄。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以多專科診療團隊精準治癌

比起其他癌症,胰臟癌的治療難度更高,「一定要有團隊,」田郁文說,台大醫院由外科部、內科部、核子醫學部、病理部、麻醉部、腫瘤醫學部、影像醫學部組成胰臟癌多專科診療團隊,病患從診斷、治療、開刀、到術後併發症的處理,以及後續的治療,都有SOP(標準作業流程)。確診之初,團隊會開會決定治療方針是先化療還是直接手術,先化療者在化療一段時間後團隊再開會決定能否開刀;先開刀的病患開完刀要作化療,期間病人會有疼痛、黃疸、營養不良,也需團隊成員協助解決。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許多專科介入,個案管理師會幫他們安排到各專科治療。

2021年台大成立胰臟癌精準醫學卓越中心,田郁文說,旨在提供病患胰臟癌基因檢測服務,台大自己做,價格不到委外的1/3,而檢查項目更完整,除了分析病人腫瘤基因,尋找適合的標靶、免疫療法,而且可確定是否為遺傳性胰臟癌,讓子女有機會提早透過遺傳性基因檢測得知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再透過定期檢查診斷出早期胰臟癌。

至今田郁文仍持續優化胰臟癌手術,保留胰尾取代全胰切除是近年的成就。他說,有的胰臟癌病人因腫瘤位置在胰臟中間,同時侵犯供血給胰頭及胰尾的血管,考量切除腫瘤及血管後可能供血不足,因此切除整個胰臟。人沒有胰臟仍可存活,但血糖會很高,必須施打胰島素。田郁文研究多時,認為90%的全胰切除其實不必要,他發展保留胰尾的技術取代全胰切除,讓病人需要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比率,從全胰切除的100%降至保留胰尾技術的10%,讓病人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也因此較能接受完整的輔助性化療而延長存活。

延伸閱讀:

背痛位置看9大疾病,一圖解析背痛原因,5招舒緩背痛

定期追蹤膽結石 有望提早揪出沉默的胰臟癌

他晚期胰臟癌多活8年,看到孩子成家生子 醫:「三明治療法」是最新趨勢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看更多相關新聞
不是精神疾病!婦人言行脫序莫名打人 竟是「胰島素瘤」惹禍
男子腹痛難耐 到醫檢查發現竟是胰腺癌!醫揭罹病原因
她腹部暴風式鼓起!醫徒手撈「2盆黏稠粉粿」重逾4公斤
女警抽中免費健康檢查 意外查出卵巢癌 治療後順利產子
精液變紅、黃色是警訊!泌尿醫驚曝:他就醫已癌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