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勾」突然改成「去風險」! 美國對中新「魔法詞彙」 中媒警告 : 要注意這3點…..

美國總統拜登在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對外宣稱,中美兩國關係應該會在短時間內緩和。但專家表示,隨之而來的美光禁令為美中關係帶來挑戰。   圖:翻攝自Twitter(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拜登在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對外宣稱,中美兩國關係應該會在短時間內緩和。但專家表示,隨之而來的美光禁令為美中關係帶來挑戰。 圖:翻攝自Twitter(資料照片)

[Newtalk新聞] 最近一段時間,「去風險」取代「脫鉤」,成為西方政治圈談論對中政策的新熱詞。

「去風險」(De-risking)這一表述率先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使用,她在今年 3 月底闡述對北京政策時,首次拋出了對中「去風險」的概念。

中國時政專欄《長安街知事》今 ( 2 ) 日提到,美國政府也頻繁使用「去風險」的論調。七國集團( G7 )峰會公報稱,致力於對北京「去風險化,而不是脫鉤」。

5月3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再次鼓吹「去風險」。他在出席「美國一歐盟貿易和技術理事會」部長級會議後對記者稱,美歐對華不尋求對抗、冷戰或「脫鉤」,而是聚焦「去風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圖:翻攝自 Asia Society YouTube(資料照)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圖:翻攝自 Asia Society YouTube(資料照)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圖:翻攝自 Asia Society YouTube(資料照)

《長安街知事》強調,從之前的「脫鉤」到現在的「去風險」,美國對華政策措辭變化背後,有三個細節不容忽視——

1、「脫鉤」太硬、「去風險」稍軟,美國換個話術目的仍是糾集盟友對付中國。

從首次提出,到廣泛使用,「去風險」這詞出現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其勝指出,歐洲領導人當時提出「去風險」主要指兩個方面:

一個是經貿領域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尋求「多元化」;

一個是希望限制部分領域的對中國的經貿往來,削弱中國在高技術領域和安全方面的能力。

吳其勝認為,美國使用「去風險」一詞,只是姿態上的軟化。過去幾年,美國一直積極推動部分領域對華「脫鉤」,但「脫鉤」很大程度上依賴與盟友特別是歐盟的合作。歐盟不願對中「脫鉤」,不想完全追隨美國,所以當歐洲領導人提出「去風險」時,美國積極接過這一表述,以此作為統一盟友立場的手段。

奧地利一份智庫研究報告估算,如果對中脫鉤,德國一年 GDP 將下降 2%,相當於損失 600 億歐元。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歐中雙方應共同努力,不掉入「脫鉤斷鍊」陷阱。

德國《明鏡》週刊日前評論稱,「去風險」是西方粉飾其分歧的一個「魔法詞彙」,與中國打交道,「去風險」會適得其反。

無論是「脫鉤」,還是換一個「去風險」的馬甲,背後都是美國打的算盤,目的還是在號召盟友一起對付北京。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最先提到對中國「去風險化」。 圖:截自歐洲議會大會直播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最先提到對中國「去風險化」。 圖:截自歐洲議會大會直播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最先提到對中國「去風險化」。 圖:截自歐洲議會大會直播

2、「去風險」只是部分政客話術,美歐企業家已用腳投票。

雖然美國政府聲嘶力竭地鼓動企業與中國「脫鉤」、「去風險化」,美企高管們還是接連訪北京。

今年以來,在中美關係經歷複雜困難的時刻,蘋果、摩根大通、通用汽車等美國大企業高管紛紛訪華,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更是強調「美中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兒彼此密不可分」。

就在馬斯克訪中首日,特斯拉股價應聲上漲,時隔半年,馬斯克重新獲得了世界首富頭銜,相對地「打臉」了美國政府。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北京會晤中國外長秦剛。 圖 : 翻攝自中國外交部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北京會晤中國外長秦剛。 圖 : 翻攝自中國外交部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北京會晤中國外長秦剛。 圖 : 翻攝自中國外交部

3、是「風險」還是「機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1 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世介面臨的真正風險是搞陣營對抗、「新冷戰」;是肆意干涉別國內政,製造地區動盪混亂;是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

雖然,中媒不斷為中共的窮兵黷武辯護,但美國與西方國家對中國用詞的「統一定調」也顯示,國際間對北京的野心依然保持極大的戒心。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影) 激戰別爾哥羅德! 俄境工廠再遭反叛軍爆破 俄國邊防又破功
「武力攻擊事態」要幹嘛?  針對台海? 應對「發生戰事」 日本兵推升級

德國政府對華戰略草稿曝光,內容提及對中出口問題,圖為德國漢堡港。   圖 : 翻攝自中媒《軍事評論》(資料照)
德國政府對華戰略草稿曝光,內容提及對中出口問題,圖為德國漢堡港。 圖 : 翻攝自中媒《軍事評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