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雖無法逆轉 4招阻止惡化

黃柏諭醫師囑4招全方位逆轉腎功能。(記者湯朝村翻攝)
黃柏諭醫師囑4招全方位逆轉腎功能。(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洗腎人口達9萬人;其中,洗腎的原因,近8成患有高血壓,4成患有糖尿病,3成的人則患有高血脂。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諭指出,慢性腎臟病雖然無法逆轉,但積極配合醫師醫囑,可以有效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避免提早進入洗腎階段。除了用藥控制、定期回診追蹤外,日常生活型態也需要特別注意。

1.控制3高慢性病:平常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容易造成腎臟功能惡化;相對來說,腎臟功能不好,也會引發高血壓,腎臟病和高血壓互為因果關係,而控制好高血壓除了可以控制腎臟病進展,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變慢之外,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而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機率是一般人的20倍,洗腎的時間也會提早報到。另外,研究指出,內臟脂肪指數越高的人,血壓、血脂、空腹血糖越高,腎功能也越差,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1.5倍,因此腎臟病患常需搭配使用降血脂藥物,控制血脂並避免心血管疾病。

2.控制心血管疾病:研究證實,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倍以上;洗腎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更會增加20~30倍。腎臟病越嚴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就會越高,兩者互為因果關係。

3.定期回診追蹤:根據台灣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最終進入洗腎階段,其中約有60%不曾回到腎臟科門診追蹤;也有研究發現,腎臟病患定期回診及回診頻率,對腎絲球過濾率和肌酸酐變化速率有顯著的影響,可以降低未來發生腎衰竭的風險。

4.飲用充足的水分:研究發現,長期水分攝取不足或是身體常常處在脫水的情況之下,可能會增加未來慢性腎臟病的發生風險。因為全身血液循環中,有20~25%的血液流至腎臟,足夠的水分可維持血液循環的正常,也能保護腎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