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疫情單週就診近1.8萬人次 5月底將達高峰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最新各類疫情統計,其中,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上週腸病毒門急、就診近1.8萬人次,為過去10年來同期最高,感染個案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上週出現一名幼童感染新冠確診併發腦炎,同時疑似感染腸病毒,醫師預估疫情將於5月底、6月初達高峰,隨著暑假放假就會下降。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處流行期,近期疫情呈持續上升趨勢,上週門急診就診計1萬7895人次,較前一週上升8%。另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的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

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一名新冠重症個案,為北部1歲多男童,無潛在疾病,也未接種XBB疫苗,5月上旬開始出現間歇性發燒、口腔潰瘍,當時就醫診斷為腸病毒,領藥返家後出現四肢與身上出現水泡,並發生抽搐,送醫後研判為腸病毒及新冠感染併發腦炎,收治加護病房,住院後4天病況改善,已轉一般病房,若確診腸病毒,將是首例同時感染腸病毒與新冠病毒併發重症的個案。

臺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每年流行的腸病毒型別不大相同,但是今年的疫情上升趨勢與過往趨勢一樣,預估疫情將於5月底、6月初達高峰,隨著暑假放假就會下降。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預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為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流行期間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傳播風險。

醫師預估腸病毒疫情將於5月底、6月初達高峰,隨著暑假放假就會下降。(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