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年輕化!肛門出血「不只是痔瘡」 醫3點示警:快就醫

健康中心/楊惟甯報導

大腸癌曾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每31分14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原因除了跟遺傳有關,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抽菸喝酒友都是危險因子。隨著腸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加上初期不易察覺,醫師也提出3點衛教,並特別提醒千萬別以為「肛門出血只是痔瘡」,請盡快就醫。

肛門出血千萬別以為「只是痔瘡」。(示意圖/pixabay)
肛門出血千萬別以為「只是痔瘡」。(示意圖/pixabay)

專業治療肛門疾病的「佳仁診所」,近來在臉書分專分享,隨著腸癌逐漸年輕化,必須跟大家宣導「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其中以下3點最常被人忽視:

一、肛門出血

許多腸癌患者都認為肛門出血只是痔瘡,但這個觀念大錯特錯!診所強調,雖然大部分出血確實是肛門問題,但持續性出血或治療後又出血就得提高警覺,必要時須安排大腸鏡檢查。

二、排便習慣改變

肛門一直有「裏急後重」,想大便卻無法順利排出;或排便習慣改變都是警訊。醫師建議,務必至診所或醫院檢查,「有時手指一摸就發現直腸癌」。

排便習慣改變是警訊。(示意圖/資料照)
排便習慣改變是警訊。(示意圖/資料照)

三、家族有腸癌病史

若家人有大腸癌病史,或愛吃燒烤、紅肉的人,基本上都是高危險族群。年輕者建議每年自費做糞便潛血檢查、50歲以上長者則建議一年一次自費或公費做糞便潛血再搭大腸鏡檢查。

診所強調,定期接受大腸檢查是預防、及早發現大腸癌的不二法門;飲食健康、少吃油炸類食物、少吃紅肉、多吃綠色蔬菜、少菸酒、生活作息,唯有透過健康生活才能遠離大腸直腸癌。

另外,醫師也透露,發生在直腸及乙狀結腸的腫癌,會以持續性出血佔大宗,所以當發現肛門出血最好盡快就醫,千萬不可輕忽。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價錢太香!台人瘋赴韓醫美 「2項目」最夯
月經來「1好處」妹子爆共鳴! 婦產醫急搖頭:是警訊
中年男不抽菸患肺癌4期!每月20萬治療費要「自掏腰包」 醫曝元凶
全聯見19元便當!她秒掃貨喊超值 婆媽曝「不建議買」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