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是什麼?誰是高危險群?飲食要注意哪些事?

本土劇演員白家綺日前因急性膽囊炎緊急送醫,引發外界關注。其實,膽囊炎除了好發於懷孕次數較多的女性以及快速減肥者之外,喜歡暴飲暴食、酒精來者不拒者,也要當心!究竟膽囊發炎會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呢?

膽囊炎是已開發國家中常見的疾病,不可不慎。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膽囊炎是已開發國家中常見的疾病,不可不慎。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膽囊在哪裡?有什麼作用?

膽囊是個像氣球一樣的囊狀構造,屬於膽道的一部分,位於人體的右上腹、肝臟的後方。成人肝臟一天可分泌500至1000毫升的膽汁,經由膽管流通,會儲存於膽囊。當食物進入腸胃後,膽囊會收縮、分泌膽汁,並釋放至消化道,藉此溶解脂肪與酒精。

急性膽囊炎是什麼?為何會發生?

膽囊炎是指膽囊發生炎症反應,依據病程可分為「急性膽囊炎」與「慢性膽囊炎」兩類。而急性膽囊炎的發生主因,高達九成均為膽結石阻塞了膽囊出口或膽囊管,導致膽汁滯流、膽囊水腫與充血,進而引起發炎反應。另外,還有一成的患者會因為腫瘤阻塞、細菌感染、膽道內形成斑痕組織導致阻塞等非膽結石原因導致發炎反應。

延伸閱讀》白家綺腹部劇痛急開刀 本人親曝病因

膽囊發炎有哪些症狀?

膽囊炎最典型的病徵就是膽絞痛(biliary colic),患者會突然感覺右上腹有輕重不等的疼痛,因神經分布關係,有時甚至會痛到右後背肩胛骨。此症狀容易在飽食後,膽囊收縮時加劇,多數人初期都會認為是吃壞肚子,但膽囊發炎引起的疼痛,不會因為排便或改變姿勢而有所舒緩。

此外,膽囊炎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燒、白血球上升、食慾不振、嘔吐、黃疸、灰白色糞便或茶色尿液等症狀,最後甚至可能因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等急重症,務必謹慎以對。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膽囊炎是已開發國家中常見的疾病,其中有九成以上是由膽結石所引起,因此容易生成膽結石的人,也是膽囊炎的好發族群。根據統計,肥胖、女性(尤其是懷孕次數較多者)、白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有膽結石家族病史者、肝硬化患者、愛滋病患者等,均屬高危險群。而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長期高壓工作、進食時間不定、飲食油膩者、膽固醇過高者、快速減肥者,膽囊發炎的機率也偏高。

延伸閱讀》膽結石會致膽囊癌? 「10大危險因子」曝光:女性、肥胖糟了

膽囊炎該如何治療?

急性膽囊炎若不治療,幸運的話可能會在數日內緩解;但為了避免併發症發生,仍建議早期診斷並治療。目前,可藉由禁食、靜脈點滴、吃止痛藥及抗生素,或進行膽囊引流,作為保守的治療方式。但若想要一勞永逸,還是得透過腹腔鏡手術或傳統開腹手術切除膽囊。

膽囊炎如何預防?

平時多飲水,口味盡量清淡,減少攝入油炸類、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分的食物,多吃高纖維的蔬果;規律飲食、定食定量、維持體重,切勿暴飲暴食;養成睡眠充足及運動的好習慣、保持心情愉快等都是預防膽囊炎的方法。此外,快速減肥或長時間禁食、斷食,易形成膽囊結石,也應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