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癌採免疫療法併化療 具較佳治療成效

膽道癌對國人而言相對陌生,但並非罕見癌症。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診斷不易且難以察覺,一旦確診多已進入晚期;加上致命率高,治療棘手,藥物選擇也有限,堪稱「隱藏版癌王」!醫師表示,免疫療法合併化療是膽道癌治療的重要里程碑,具有較佳的治療成效,病友對治療的耐受性也高;但新興治療所帶來的龐大經濟負擔對病友來說還是非常沉重;期許免疫療法能及早納入健保給付。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發布的癌症登記年報顯示,膽道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其中又以六○歲以上的年長者居多。膽道癌初期通常沒有徵兆或症狀不明顯,加上國人對膽道癌的認識有限,即使出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也難以聯想到癌症的可能性,多數病友往往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是糞便變淺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檢查,因此,高達六至七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指出,膽道癌難早期發現、具有高死亡率,以往在診斷上也常被界定是肝癌;由於膽道癌治療進展慢,且治療選項少,對於無法手術治療的膽道癌病友,在過去十多年來只有化學治療能選擇,以及局部輔以放療,其副作用也嚴重影響病友的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教授表示,膽道癌依腫瘤發生位置可分為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膽囊癌及壺腹癌這四個類型。肝內膽管癌發生比率較高,膽囊癌次之;雖然腫瘤形成原因尚不明確,但已知風險因子包括:長期致膽汁鬱積疾病、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潰瘍性結腸炎、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特定肝吸蟲感染,如中華肝吸蟲、經常接觸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如膽管乳突狀瘤病、肥胖、糖尿病、抽菸、酗酒。

雖然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僅有不到三成病友可以接受手術治療,術後也容易復發,平均五年存活率僅一至三%左右。

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教授表示,免疫療法的治療原理是破壞癌細胞欺騙人體免疫系統的機制,使病友自身的免疫細胞得以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的使用可以顯著降低病友的死亡風險,3成病友不僅腫瘤明顯縮小,整體存活期超過一年,更有二成五以上病友存活期大於二年,打破膽道癌治療十多年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