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頭痛不是確診!防疫壓力恐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疫情期間如果發生頭痛、胸悶的情況,民眾難免會緊張,不過其實有頭痛、胸悶的問題未必就是染疫,也有可能是疫情壓力引發的「自律神經失調」,精神科醫師詹佳真也教導網友「腹式呼吸法」調整身體狀態。

疫情期間如果發生頭痛、胸悶的情況,有可能是疫情壓力引發的自律神經失調。(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疫情期間如果發生頭痛、胸悶的情況,有可能是疫情壓力引發的自律神經失調。(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表示:「當身體有壓力反應、恐懼和擔心時,我們的身體壓力反應就會啟動HPA軸,HPA軸會讓你的整個交感神經亢奮,它控制我們全身的器官,你全身的器官因為這些過度亢奮,所以產生一些失能的狀態、功能異常的現象,進而產生胸悶、心悸、喘不過氣來等問題」。

精神科醫師詹佳真透露,自己有一個病人,居隔的時候一直覺得喘不過氣來,懷疑是不是血氧濃度太低,但檢查後都沒有問題,所以醫師詹佳真建議病人做腹式呼吸,把呼吸速度放慢,如果慢慢恢復的話,這就不是確診的症狀。醫師詹佳真直言,確診的喘是肺部功能異常,如果連續走20步就覺得喘得一定要停下來的話,這就是肺部的器官已經產生問題。

醫師詹佳真表示,通常人焦慮時都會胸式呼吸,「因為我們胸部被肋骨所包圍,所以胸式呼吸時呼吸會變得很快速,導致二氧化碳吐出來太多,氧氣濃度太多,造成氧氣中毒,所以就會造成血中一些鈣離子的異常,產生麻麻的感覺,我們腹式呼吸最重要的就是讓呼吸的時間拉長,所以要利用胸部跟腹部的橫隔膜,把橫隔膜往下拉」。

醫師詹佳真表示,通常會建議從吐氣開始,「我們用嘴巴慢慢控制吐氣,會建議把手放在肚臍,先從吐氣開始,嘴巴慢慢吐氣數到8秒,吐氣完放鬆,肚子就會頂起來,再用力頂把手撐開,重點是胸部不要動」,醫師詹佳真直言,這樣呼吸時間可以拉長,呼吸時間拉長的時候,一方面胸廓增加,末梢肺泡的氧氣交換比較好,另一方面呼吸放慢就不會造成氧氣過多,把二氧化碳留一點在身體裡,所以其實日常生活多做腹式呼吸對身體來說是非常好的。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猴痘突然流行?4大洲國家警報大作
腸胃大塞車?營養師曝10大順暢祕方
慶端午健康吃粽!營養師揭密不發胖的5大「粽」點
有高血壓不檢查不吃藥 男「第一次鬧胸痛」沒呼吸心跳險喪命
輕症沒關係?43%確診者罹「長新冠」 後遺症恐難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