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國際食品展今開幕 AI應用與綠色永續成亮點

記者古可絜/臺北報導

2024年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今(26)日起至29日,在南港展覽一館及二館盛大開幕,展會涵蓋「臺北國際食品展」、「臺北國際食品加工機械展」、「臺灣國際生技製藥設備展」、「臺北國際包裝工業展」與「臺灣國際飯店暨餐飲設備用品展」,共吸引逾1,600家國內外廠商使用近4,500個攤位,除國內外多樣特色美食外,亦展出人工智慧應用於食品產業,以及產業推動綠色轉型等,均成為展覽中的亮點。

今年食品系列展,以「未來食品Food for Future」及「食安永續Food Safety & Sustainability」為主軸,其中「未來食品區」展示「低碳食材」、「智慧精準」及「循環永續」等三大主題的創新產品與技術;包含宜福門電子,利用AI解決方案控制和監控,從液位、壓力和溫度感測器,到閥門和電感式感測器等,其產品組合涵蓋食品和飲料工業的數位化解決方案;以及緒裕生技一植肉,從生產、製造和銷售各環節,降低能源與食材耗損,減少碳足跡,並使用大豆蛋白、洋蔥、牛蒡等豐富蔬果元素製成,保留食物原味,無基因改造、不添加人工色素、香料與防腐劑,已達食品永續。

今年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人工智慧(AI)應用在食品產業也是今年一大亮點,眾多廠商展示自動化、監測技術及微型機械手臂,強化人工智慧的應用。例如安口食品機械,將機器手臂、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等技術結合的「小籠包整合式產線」,從成型、裝盒、封膜到品質檢驗,前後共串聯六台設備,流程中不需人員干預撿料,實現生產最低人力需求,同時維持高品質和高生產力,提升食品產業競爭力;以及超秦企業,以AI科技養雞建立資訊決策平台,串聯上下游產業鏈,藉由大型風扇控制、水濂系統維持最佳飼養溫度,優化雞隻飼養環境,進而預測雞隻入雛及出雞數量,確保雞肉品質與安全,大幅提升從農場到餐桌的生產與管理效率。

此外,食品展推動產業的綠色轉型,首度推出綠色願景獎(Green Vision Award)表彰在ESG實踐中表現突出的廠商,包含喜美包裝,特色產品可堆肥化塑膠袋、單一材質可回收塑膠袋,有效減少塑膠對地球的生態影響;以及四維創新材料,所推出再生收縮膜;此產品具備高韌性、耐穿刺性及透明度佳,可應用於食品飲料及日化產品包裝,再生料使用能減少產品碳足跡達25%以上,落實永續理念的實踐。

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除展現目前食品產業樣貌,並結合未來趨勢和創新技術,為產業注入新動能,同時也是促進國際間的食品產業交流平台,推動全球食品市場的長期發展。展期自即日起至29日,歡迎產業界人士蒞臨參觀,國內業者可線上預先登記,現場憑預先登記確認函及本人名片兩張換證免費入場;6月29日開放一般民眾購票入場,票價為新臺幣300元,憑票根可免費參觀所有展覽。

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開展首日即吸引眾多買主前往了解。(記者古可絜攝)

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參展廠商多元,吸引眾多買主前往了解。(記者古可絜攝)

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現場提供多樣試吃、試飲活動,供買主挑選。(記者古可絜攝)

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廠商推出多樣活動,吸引買主駐足了解。(記者古可絜攝)

獲綠色願景獎的喜美包裝,特色產品可堆肥化塑膠袋、單一材質可回收塑膠袋,有效減少塑膠對地球的生態影響。(記者古可絜攝)

獲綠色願景獎的四維創新材料,所推出再生收縮膜,具備高韌性、耐穿刺性及透明度佳,可應用於食品飲料及日化產品包裝,再生料使用能減少產品碳足跡達25%以上。(記者古可絜攝)

針對AI應用於食品產業,超秦企業以AI科技養雞建立資訊決策平台,大幅提升從農場到餐桌的生產與管理效率。(記者古可絜攝)

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參展廠商多元,開展首日即吸引眾多買主前往了解。(記者古可絜攝)

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廠商推出多樣活動,吸引買主駐足了解。(記者古可絜攝)

安口食品機械,將機器手臂、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等技術結合的「小籠包整合式產線」,前後共串聯六台設備,流程中不需人員干預撿料,同時維持高品質和高生產力,提升食品產業競爭力。(記者古可絜攝)

未來食品區的宜福門電子,利用AI解決方案控制和監控,產品組合涵蓋食品和飲料工業的數位化解決方案。(記者古可絜攝)

未來食品區的緒裕生技一植肉,從生產、製造和銷售各環節,降低能源與食材耗損,減少碳足跡。(記者古可絜攝)

今年臺北國際食品系列展,以「未來食品Food for Future」及「食安永續Food Safety & Sustainability」為主軸,其中「未來食品區」展示「低碳食材」、「智慧精準」及「循環永續」等3大主題的創新產品與技術。(記者古可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