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芳香原味 原鄉食茱萸精油

食茱萸植株。(圖:臺東農改場提供)
食茱萸植株。(圖:臺東農改場提供)

▲食茱萸植株。(圖:臺東農改場提供)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為提高特色國產精油利用率,開發特色原鄉作物精油,並朝向高值化療育精油發展。食茱萸(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為臺灣原生植物,屬芸香科花椒屬,落葉中型或大型喬木,又稱為(紅)刺蔥、鳥不踏,臺灣原住民族多用於調味,其葉片及果實密生著許多油腺,帶有類柑橘味及柚香味,含有精油1%至2%,臺東農改場期望逐步建立原生植物精油萃取製程,協助原鄉作物加值化多元應用,並朝向六級化產業邁進。

臺東農改場陳信言場長指出,精油(Essential oils)是由植物中萃取出來的天然芳香物質,我國精油產業每年產值約15億元,惟僅15%是國產,尚有大幅成長空間。食茱萸精油主要成分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松油醇(β-terpineol)及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 等,可應用於芬芳療育、舒緩放鬆。因應目前社會壓力日趨增加,並朝向超高齡化趨勢發展,國內已有醫療院所將植物精油應用於輔助治療中,例如銀髮安養、安寧照護及情緒改善之臨床應用,以舒緩患者不適感,國產精油市場極具有開發潛力。

臺東農改場表示,透過水蒸氣蒸餾法進行精油萃取,在萃取過程不使用有機溶劑,以減少對生態的負面影響,落實永續農業發展精神;經過特殊採後處理製程,萃取出的精油於室溫下呈浸膏狀,有別於一般液態精油,適合作為香水調製原料。該場後續將進一步評估不同季節、部位、莖幹成熟度及採後處理方式對精油產率及成分之影響,以優化及穩定食茱萸精油萃取製程。

臺東農改場指出,由於臺灣耕地面積狹小且零散,香草產業栽培機械化程度有限,以致精油總產量低且生產成本高,藉由選拔高精油產率、特殊成分品系及驗證精油功效,以提升單位面積精油產率與加值化,未來將有助於強化國產精油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