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公布本屆焦點影人:南非當代藝術巨擘威廉.肯特里奇

記者周毓洵/臺北報導

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主辦的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今(15)日公布本屆焦點影人,為觀眾引介南非重要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其作品橫跨繪畫、電影、雕塑及劇場,獲獎無數,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創作根植於南非歷史記憶,以充滿想像力的手法呈現種族衝突、殖民與階級問題,持續探索各類藝術媒介及形式,更開展出關乎紀錄與影像的深刻思辨。

TIDF首度彙整肯特里奇19部電影作品,並進行深度專訪,完整回顧他30年來的創作生涯。策展人林木材表示:「肯特里奇或許並非典型紀錄片作者,然其對歷史記憶的轉化,及對媒介如何記錄時間並描繪現實,在在回應電影本質。相對於獨尊真實,他擁抱曖昧與不確定性,在抽象的語彙間鼓勵觀眾自由解讀,而他從外圍觀看中心的邊隙思考(peripheral thinking)方法,總能自現實延伸出更深層的解讀與隱喻。」

肯特里奇著名的炭筆動畫〈素描投影〉(Drawings for Projection)系列,圍繞兩位立於價值天秤兩端的角色:資本家蘇荷(Soho Eckstein)及藝術家菲利克斯(Felix Teitlebaum),展開一段彷彿寓言般的延續故事。奔馳的炭筆線條,將資本家的咖啡濾壓壺化為直通暗黑地底的鑽地機具,死於警察暴力的抗爭者屍首則瞬間化作滋養城市的養分,隱然流露對於現實的批判。

自1989年的《約翰尼斯堡,僅次於巴黎之最偉大的城市》(Johannesburg: 2nd Greatest City after Paris)算起,至2020年的新作《城市之深》(City Deep),〈素描投影〉系列共有11部動畫短片,創作歷程跨時30年。不僅記錄了約翰尼斯堡地景與人文的轉變,更以獨特創作形式,為時間的流逝留下可辨痕跡。

有別於先有劇本分鏡的傳統方法,這11部動畫皆始於一張隨興炭筆素描。肯特里奇隨靈感所至,在同張白紙上修改塗抹,按下快門記下每次變化,以曠日費時的逐格累積,完成動畫作品。又因炭筆筆跡難以全然消抹的特性,在不斷描繪、抹除與重構的循環中,創作痕跡層層積累,記錄了靈感的開展與時間的軌跡,亦彰顯出電影之始,動態影像和時間密不可分的關係。肯特里奇曾提到:「是媒材為你完成思考的工作。透過炭筆素描技法創作動畫,畫與擦之間留下許多痕跡,這樣一來,時間或記憶的概念就從畫面中流露出來了。」

為讓觀眾更理解他創作的根源,並為他筆下流動多變的輪廓線條提供另一種創作形式的現實參照,TIDF特別選映了關注南非非法礦工的《我們是Zama Zama》(We Are Zama Zama, 2021)。該片導演羅薩琳德.莫里斯(Rosalind MORRIS)為人類學家,於南非金礦區投注近二十年田調,更是肯特里奇長年好友及合作夥伴,已共同出版三部著作。影片完整呈現南非礦業生態,與人們冒著高風險以此維生的掙扎,更展現黑暗地底下,追夢者為未來賭一把的閃亮微光。片中深入地底工作的礦工,與負責磨石、淘金等周邊零工的當地婦女,皆出現於肯特里奇「素描投影」系列作品。

第13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5月6日至5月15日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臺北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盛大舉行,蒐羅國內外近180部精采紀錄片,期待以多元豐富的內容,拓寬觀眾對紀錄片的想像。更多節目內容將陸續公佈,詳情請密切關注TIDF官方網站、Facebook專頁及Instagram。

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本屆焦點影人,為觀眾引介南非重要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