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慈心基金會蒙古國河邊種3千株柳樹 與色楞格省巴顏高樂縣立綜合學校合作 恢復河邊森林

為了讓下一代能在記憶中的柳樹森林戲水乘涼,蒙古國色楞格省巴顏高樂縣立綜合學校(Selenge Province Bayangol Soum Secondary School)與臺灣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合作,在柳樹森林已經完全消失的河畔旁,啟動河邊種樹計畫。在學校九十九週年校慶當天,由臺灣慈心基金會種樹團隊、蒙古自然無限基金會種樹夥伴的陪同下,校長親自帶著逾250位的學校師生及畢業校友們,共同參與恢復河邊柳樹森林的種樹行動。連同去年,已經使用來自臺灣的種樹利器「水寶盆」種下三千株蒙古原生種柳樹,眾人期盼未來孩子們能在豐沛的河邊戲水、在柳樹的林蔭下乘涼、在更好的環境中生活。

蒙古國色楞格省巴顏高樂縣立綜合學校是一所環境教育績優學校,全校師生及附近的居民都非常支持河邊種樹行動。校長提到,河邊原本有一片柳樹森林,但因為早期當地居民伐木生火取暖,導致河邊森林消失,進而造成河水水位下降,水資源減少,希望能透過河邊種樹行動,把森林種回來、恢復河水水位,改善土地沙漠化的問題。2023年,學校生態組學生,接受慈心基金會種樹工作坊的指導,並實地使用水寶盆種樹,今年,生態組學生們成為河邊種樹行動的得力小幫手。在今年校慶前一日,慈心基金會具有國際樹藝師執照的專員李觀漢及有森林系背景的專員陳彥廷到學校進行演講,說明種樹的好處與對環境的影響,以種樹護樹的環境教育,帶動更多的學子投入蒙古的生態復育。

這次的九九校慶種樹活動,最早的校友已經畢業四十七年,但仍然心繫母校,聽聞學校要把河邊森林種回來,紛紛協助學校提供資源。校友Baigalimaa分享念書時和現在學校周圍環境的轉變:「我們小時候這裡全部都是樹木,但是現在怎麼突然不見了。所以今天我們大家都很高興學校從臺灣帶來這麼一個好的機會,非常感謝。」她也分享聽到種樹活動的反應:「我們聽到這個活動消息就很感動,感動到幾乎睡不著。種樹是一個好事,可以使我們Bayangol縣的整個環境好起來,所以將來我們家鄉會很美,孩子們住的環境也會變好。」

本次活動主要贊助者「金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贊助以水寶盆種植一千棵樹,使得今年累計種植達一千五百棵樹。另外,慈心基金會也邀請支持蒙古種樹的臺灣贊助企業之一「直接跟農夫買」實際參與河邊種樹活動,使台灣企業以行動支持蒙古種樹活動。於活動結束之餘,「直接跟農夫買」成員也深入拜訪遊牧家庭,體驗乾旱導致幾乎無水可用的生活,返鄉遊牧青年分享時,提到已有七成的牧民想放棄越來越艱困的遊牧生活,將對蒙古的遊牧文化與傳統智慧產生極大的改變,甚至消失,見證全球環境變遷下的影響。慈心基金會期盼更多人關注氣候變遷影響到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的問題,讓種樹行動恢復的不僅僅是記憶中的河邊森林,而是完整的生活體驗、健康的生態環境,都是種下永續未來的無限希望。(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