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萬花筒》登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科技搭人文秀臺灣

今年(109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正式登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黃心健教授獲邀策劃實體展,並以《臺灣萬花筒》為主軸規劃虛擬展,將臺灣的自然、歷史、民俗等,透過VR科技結合人文風景,展現臺灣特色。

 

今年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以《進入克卜勒的花園》為主題,除了安排實體展出外,受疫情影響,也規劃虛擬的線上會展,邀請全球120個VR創作團隊參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黃心健以新作《穿越身體》沉浸式劇場,獲得「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的「榮譽獎」,不僅在藝術節的實體展覽現場策展,更策劃《臺灣萬花筒》線上虛擬特展,VR科技結合人文,展現臺灣意象。

 

《臺灣萬花筒》結合黃心健《失身記》VR全集、邱立偉導演《小貓巴克里》VR、王世偉導演《百年蜃樓尋妖記》VR、胡縉祥《Upload not Complete》VR互動藝術、黃心健/張文杰《郭雪湖:望鄉三態》VR/AR等12件作品,內容涵蓋自然、環境、歷史、政治與民俗等臺灣在地文化,黃心健表示,作品呈現臺灣的原住民、臺北大稻埕等多種面貌,在後疫情時代,國外朋友可以透過展覽,彷彿遊歷臺灣。

 

導演張文杰以郭雪湖的《南街殷賑》畫作,結合AR及VR技術,打造出《郭雪湖:望鄉三態》,只要下載APP,就可進入1930年代的大稻埕街區,張文杰說,透過這個作品,展現郭雪湖對故鄉的思念,也讓觀眾一起回到臺灣的過去。

 

已經有33年歷史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享負盛名,黃心健說,透過展覽,讓國際看見臺灣科技與藝術結合的能量,對提升國際能見度有相當幫助。《臺灣萬花筒》預計在電子藝術節展覽結束後,安排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進行展出,讓臺灣觀眾也能飽覽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