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與美國合作 利用新策略開發抗冠狀病毒藥物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各國都在研發藥物,國立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所教授侯明宏,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合作,提出病毒核殼蛋白功能為目標的新穎藥物開發策略,可有效抑制病毒。成果發表在3月份重要國際期刊藥物化學,未來繼續跨國合作,並和國內生技華安醫學簽署合作開發備忘錄,進行動物實驗和藥物開發。(寇世菁報導)

興大校長薛富盛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疫情,興大目前已有兩大科研成果,除了侯明宏教授發表的基資所研究論文外,獸醫學系副教授郭致榮上週也和中研院團隊,共同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梅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其中為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興大團隊將持續開發研究,對全球嚴峻的疫情,貢獻一份心力。

興大基因體暨生物資訊所教授侯明宏表示,冠狀病毒屬於RNA病毒,能透過快速基因突變,逃脫藥物毒殺,因此對抗這類病毒時,常有藥物研發趕不上病毒突變的窘境。這次研究標的核殼蛋白,是冠狀病毒結合病毒遺傳物質RNA的重要元件。在病毒複製過程中,核殼蛋白的頭端可結合病毒RNA,同時搭配其尾端的聚合功能,形成RNA蛋白複合體,以利於病毒繁殖。核殼蛋白的頭尾兩端,發揮正常功能,對冠狀病毒複製具有相當重要性。

侯明宏指出,興大團隊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Kehn-Hall教授研究團隊,一開始以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的核殼蛋白,作為藥物開發模型,利用電腦大規模虛擬藥物資料庫,篩選找出一小分子候選藥物 5-benzyloxygramine(P3),經實驗證實,可造成個別核殼蛋白頭端區域彼此交集,進而引發整個病毒核殼蛋白嚴重聚集,並失去致病能力,達到抑制病毒複製效果,近期更證實對冠狀病毒有廣效型和跨物種的抑制效果。團隊發現,相較於現今有潛力的藥物如瑞德西韋,這項小分子藥物作用在病毒獨有功能的核殼蛋白上不易突變的胺基酸位點,可抑制跨物種的冠狀病毒。

侯明宏指出,這種藥物作用機制在於,可把病毒一個重要核殼蛋白,如手銬般把蛋白抓在一起,改變構造,讓病毒蛋白在細胞中嚴重聚集,無法正常運作,達到抑制病毒目的。另外這篇研究更提供完整清楚的藥物與蛋白質分子結構作用機制,可作為藥物結構優化和改善藥物副作用的依據,這項結果將可作為開發抗冠狀病毒藥物策略。未來研究團隊會繼續和美國跨國合作,並與國內生技新藥公司華安醫學(6657)簽署合作開發備忘錄,進行抗病毒藥物的動物實驗和開發藥物。

興大表示,這項研究由興大基資所侯明宏教授所領導研究團隊所執行,團隊包含博士後研究員林珊夢、簡啟民,碩士生許家寧、王永勝等。也感謝美國喬治梅森大學 Kehn-Hall 教授的研究團隊和林士超博士,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吳弘毅教授、化學系羅順原副教授、同步輻射中心鄭友舜教授及中研院張中科博士合作執行,而研究經費由科技部和興大ENABLE計畫共同支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