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5名市長參選人 就社會議題辯論 同申打擊仇恨犯罪

公開辯論能夠幫助選民分辨候選人的差別,以在排序投票(Ranked Voting)的規則下,做出最好的選擇。左起安世輝、丹尼爾羅偉、麥法恩、布里德、佩斯金。(記者王子涵╱攝影)
公開辯論能夠幫助選民分辨候選人的差別,以在排序投票(Ranked Voting)的規則下,做出最好的選擇。左起安世輝、丹尼爾羅偉、麥法恩、布里德、佩斯金。(記者王子涵╱攝影)

距離第一次辯論會僅僅過去一周,五位主要舊金山市長候選人就社會關鍵議題,在17日晚再次展開公開辯論。由於多位候選人的政治傾向趨同,且根據初期民調,前四位的投票率也非常接近,公開辯論能夠幫助選民分辨候選人的差別,以在排序投票(Ranked Voting)的規則下,做出最好的選擇。

本場辯論的主辦方,舊金山民主黨主席湯曉慧(Nancy Tung)開門見山地說:「今晚你可能有一個最喜歡的候選人,但這是一場有排序規則的比賽,請在現在寫下五位候選人的名字,為他們排序,並隨著選舉季的進行,看他們是否與你的價值觀保持一致,導致排名的變化。」

根據舊金山紀事報報導,舊金山民主黨將在7月24日宣布其背書的候選人。在24個席位中,18位偏溫和派(Moderate)的代表從3月份的選舉中脫穎而出,進步派(Progfessive)的代表僅占6席。所以,受到民主黨背書的候選人,極有可能從現任市長布里德(London Breed)、前市長麥法恩(Mark Farrell)和李維家族繼承人丹尼爾羅偉(Daniel Lurie)中產生。

17日的辯論中,兩任市長間的交鋒最為激烈。布里德嘲笑麥法恩只是「臨時市長」,在城市真正面臨疫情和毒品的公共衛生危機時,並沒有領導城市。

前華裔市長李孟賢(Ed Lee)2017年底突然離世後,布里德以市議長的身分擔任臨時市長。隨後當時的市議會以六比三的投票,任命麥法恩代替布里德,任期為2018年1月至7月。

在公共安全的討論中,麥法恩稱要全面激進地擴充警員人數。布里德表示:「這不是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那裡,解決公共安全的每個答案都是警察第一。」

在首場辯論後,麥法恩被外界詬病無法或不願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變裝皇后(Drag Queen)。而布里德在第二場辯論的最後,再次發難要求麥法恩解釋。麥法恩沒有正面回答,稱自己不會再重複上周的回應,並稱會繼續支持多元性別族群LGBTQ+社區的權益。

當五位市長候選人都在努力與對手畫清界限、體現執政方向的差別時,他們唯一達成一致的議題是:打擊仇恨犯罪。

作為華埠所在的第三區市議員,佩斯金指出,在疫情期間他幫助社區小商戶安裝攝像頭打擊商業盜竊、為人口密集的華埠普及疫苗等。

布里德強調其在執政期間,與社區合作夥伴合作,為保護亞裔長者做出的努力。

麥法恩重申將公共安全放置首位,並提到針對亞裔、猶太裔的仇視犯罪是不可容忍、不可接受的。

作為場上唯一移民背景的候選者,安世輝表示,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是疫情期間發生最糟糕的事情。他會積極與警局、地檢處和公設辯護人辦公室合作,確保市府支持受害者,為其發聲。

丹尼爾羅偉表示,場上所有的候選者都會為打擊仇恨犯罪而努力。他贊成要有更多巡邏警員、社區大使執勤,並以多語種的方式服務少數族裔社區。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大紀元2非營利組織被投訴涉及詐欺、洗錢 財務長遭逮
誤掃停車場假二維碼 華人被詐走2萬元
紐約法拉盛公園性侵少女案 1無證客嫌犯被捕 曾被要求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