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劇場《默島新樂園》 臺味扮裝組裝衝突美感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家文藝獎得主、編舞家何曉玫作品《默島新樂園》,24至27日在臺灣戲曲中心演出6場,這是一支充滿臺式扮裝(cosplay)精神的舞蹈劇場,匯集高辨識度的文化符碼,例如家將神祇、檳榔西施、布袋人偶、芭比女孩,再結合強烈視覺裝置,鮮明奇異的舞蹈語言,不僅創造超現實想像,揉雜獨特衝突美感,也以濃烈陰麗色彩,傳統文化的現代圖騰,流洩出對女性身體的細膩探索,大膽轉變觀看方式,邀觀眾同台,體驗廟會氛圍。

何曉玫表示,《默島新樂園》以2010年作品《Woo!芭比》為原型重新調配,「默島」是指臺灣島嶼,將臺灣社會的矛盾混亂,包容又沒有規範的衝突感,如縮圖般編寫在肢體語彙,令人目不暇給,卻同時能深入省思。

何曉玫指出,這支舞作安排舞者站上3公尺高的竹竿,與民眾互動,呈現島嶼眾生相,以及特殊文化現象,還將觀眾拉進舞台,可以四處行走甚至與舞者自拍,並能近身欣賞三座聳立擺盪的傀儡高台,搭配表演者剛柔收放的身段,帶給觀看者極衝擊的視覺震撼。

何曉玫說,無論水平舞台的視角轉變,或現場分配觀眾觀看位階,皆打破傳統黑盒子環境的侷限,設計觀眾親身遊歷一場雜亂無章又生猛有力的盛會,將廟會自在雜鬧的氣氛帶進劇場,呈現臺灣的生活面貌與人文情懷。

何曉玫進一步表示,這支迷幻之作,探詢觀看與被看關係,在金光炫麗、集體狂歡般魔幻的「默島樂園」後,瞬即以孤懸的燈聚縮至單一女體,讓芭比女孩展示著被觀看、被檢視與被戲耍的身體,同步錄像與投影的交錯重疊,編舞家以開放的態度引導觀眾思考:「究竟誰在觀看?」挑戰看與被看的複雜關係,

何曉玫強調,廟會既是熱鬧的宗教聚會,也像政治集會、抗議現場,一群人為了某事而聚攏,看到隊伍就駐足湊熱鬧,這都是臺灣人的日常生活,3名舞者意象代表臺灣文化的縮影,站在竹竿搖晃,不僅供人膜拜的偶像,也是被擺布的傀儡,她們是女神,也是檳榔西施,或是cosplay角色扮演者,觀眾可站在她們面前近身觀察。

《默島新樂園》3名舞者站在竹竿搖晃,不僅供人膜拜的偶像,也是被擺布的傀儡。(何曉玫舞蹈劇場提供)

《默島新樂園》大膽轉變觀看方式,觀眾同台,體驗廟會氛圍。(何曉玫舞蹈劇場提供)

《默島新樂園》安排舞者站上3公尺高的竹竿,觀眾可以行走甚至與舞者自拍。(何曉玫舞蹈劇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