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慈中醫專欄】中醫婦科的月經週期療法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盧昱竹主治醫師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盧昱竹主治醫師

中醫在治療婦科病時,除了藉由傳統的望聞問切來辨別患者體質之外,還可針對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配合藥物來做治療,稱作「月經週期療法」,常運用於治療不孕症、經前緊張症候群、月經週期不規則、月經經量異常、痛經、更年期症候群等病症。

一個完整的月經週期,可分成月經結束後的「經後期」,排卵前期,排卵後期以及下次月經要來臨前的「經前期」與「行經期」。在不同時期,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會影響著子宮內膜的厚薄、濾泡、黃體成熟等等,依中醫理論來說這都是陰與陽之間的轉化與消長,此時依據各個不同階段的生理特性,選擇適合的藥物,可調整失衡的體質,藉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月經週期在不同時期,依中醫理論來說這都是陰與陽之間的轉化與消長。
月經週期在不同時期,依中醫理論來說這都是陰與陽之間的轉化與消長。

舉例來說,在經後期時,月經剛結束,子宮內膜還處於復舊的階段,因此適合滋陰養血的方劑,如大家熟知的四物湯即是此類藥。在排卵期時,荷爾蒙的變化較劇烈,屬於「重陰轉陽」的階段,若在這個階段因為氣血瘀滯,導致轉換過程不順暢,就有可能出現排卵期出血或是未正常排卵的現象,此時宜加入一些理氣活血的藥物促進正常排卵。

在月經週期療法的基礎上,若再配合著基礎體溫的量測,可以更精準地了解到在哪個生理階段出了問題,也更能了解患者體質的寒熱虛實,配合著藥物對症下藥,有更大的機會使病痛獲得改善。

撰文‘攝影/盧昱竹(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