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國際法庭下達逮捕令 德國將逮捕內塔尼亞胡?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會逮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嗎?周三(5月22日)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問“德國是否遵守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時說,“是的,我們會遵守法律法規”。他補充說,德國一直以來是國際刑事法院的支持者。德國政府的以上官方表述被普遍理解為,假如內塔尼亞胡置身於德國領土,德國會將其逮捕並引渡給國際刑事法院。

本周一(5月20日)國際刑事法院(ICC)申請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防長加蘭特以及3名哈馬斯領導人發出逮捕令。德國是《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的簽約國,但以色列不是,因此後者不承認ICC管轄權。

國際刑法法院英籍首席檢察官卡裡姆·汗(Karim Khan)在訴狀中宣布,以“戰爭罪”與“危害人類罪”等罪名為由,申請對以上5人實施逮捕。卡裡姆·汗譴責內塔尼亞胡等以色列軍事高層在去年10月7日後開始的反恐戰爭中,在加沙地區使用飢餓等反人類手段作為戰爭武器。他認為,以色列有計劃地剝奪加沙地帶平民的食物、飲水、藥物和能源等“生存不可或缺之物”,蓄意導致民眾承受巨大苦痛,內塔尼亞胡和其防長加蘭特對此負有責任。

在同一份訴狀中,哈馬斯被指控犯下滅絕與謀殺、劫持人質、酷刑、強暴等罪行。卡裡姆·汗指出,有理由認為哈馬斯從以色列綁架的人質面臨非人道的待遇,且其中有些人被挾持期間遭受了性暴力。

德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尊重ICC,但認為其同時對以色列與哈馬斯領袖尋求發出逮捕令,制造出“兩者等同的錯誤印象”。德國反對黨基民盟領袖梅茨(Friedrich Merz)表示,對內塔尼亞胡總理和哈馬斯領導人同時提出逮捕申請,顯示了“顛倒凶手與受害者的荒謬”。

以色列大使:到了檢驗德國的時候

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的步驟讓德國政府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ICC不是聯合國下屬的組織,但全球123個國家支持ICC的工作,包括德國,僅去年,德國政府向國際刑事法院匯去2000萬美元作為資助。但美國、中國、印度以及俄羅斯等大國沒有簽署《國際刑事法院規約》。

對德國來說,支持以色列是國家政策中的核心事項,這也是德國反省納粹獨裁統治殺害數百萬猶太人的那段最黑暗歷史的結果。不過,這項國策是否也適用於內塔尼亞胡總理個人?

周三,政府發言人赫伯史特賴特(Steffen Hebestreit)回答記者提問時表情緊張,他澄清道,ICC首席檢察官的控告並“沒有讓肖爾茨總理受到震驚,他也並未表示憤怒。我們表明對二者同等對待的做法持批評觀點,指明了兩者間的不同。”

以色列駐德大使普羅索(Ron Prosor)說,“現在到了無條件檢驗這項(支持以色列)國策的時候。”他表示,"如果讓我們自衛,同時綁上我們的雙手,那麼有權自衛便是一句不可信的空洞言辭。"

其它國家怎樣表態?

法國表態支持國際刑事法院。法國外交部周一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國際刑事法院以及該院的獨立性,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應同有罪不罰的現象作鬥爭”。

比利時贊同法國對國際刑事法院所持的態度,比利時外長拉赫比卜(Hadja Lahbib)在X平台上發帖說,“在加沙犯下的罪行必須受到最高級別的訴訟,無論犯罪者是誰。”

美國總統拜登形容,ICC申請對內塔尼亞胡的逮捕令“令人無法接受”,並強調不能把以色列跟哈馬斯畫上等號。“我們會一直跟以色列站在一起,共同抵抗對其安全的威脅。”

匈牙利對ICC申請向內塔尼亞胡簽發逮捕令說“不”。匈牙利總理府部長古利亞斯(Gergely Gulyas)說,如果以色列總理訪匈,他不用擔心逮捕。

捷克總理菲亞拉(Petr Fiala)認為,對內塔尼亞胡的戰爭罪指控 "令人震驚,完全不可接受"。

普京、卡扎菲等被ICC通緝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一年,2023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逮捕令,指控普京犯下戰爭罪以及對烏克蘭兒童被綁架負有個人刑事責任。因擔心被扣留,普京後來沒有出席8月份在南非舉行的金磚會議。南非是《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的簽署國。通緝普京的消息傳出後,德國總理肖爾茨曾表示,“沒有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雖然國際刑事法院此前對普京總統、利比亞已故領導人卡扎菲等國家領導人發出過逮捕令,但如果ICC法官此次決定接受檢察官的申請,這將是國際刑事法院首次向西方支持的民主國家領導人下達逮捕令,因此將產生深遠影響。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Jens Thur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