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軍用氣球侵台 平均每月一次

【本報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13日報導,台灣近年數十次觀察到中國軍用氣球飛入台灣空域,次數遠比以往所知還多,令人更擔心北京當局可能正準備攻打台灣。

一名台灣高層官員說:「它們非常頻繁地出現,數週前才剛來一次。」另一名曾聽取相關簡報的人說,這類侵略平均每月都有一次。

台灣的國防部先前只證實去年2月發生過一次類似事件,當時多顆中國氣球分成4批在台灣北部上空遊蕩。

日本、菲律賓等亞太地區其他國家也曾發現氣球入侵領空,但政府幾乎都未說明細節。

台灣頻頻發現空域出現氣球一事,令人對中國的大規模軍用氣球計畫有了新看法。美國本月4日於南卡羅來納州外海上空擊落一顆中國偵察氣球後,中國的氣球計畫引發全球關注。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也一直在強化入侵台灣所需要的武力。

許多專精兩岸關係的分析師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尚未做出征戰的決定。但解放軍打造飛彈、空中和海上武力,加上以侵台為藍本的演習,並在台灣附近實施規模更大、更複雜的空中及海上軍事行動,在在讓一些美國軍方官員相信,習近平的目標是在數年內做好交戰準備。
美中關係惡化,也令人更擔心北京當局可能訴諸武力。

台灣政府官員指出,在台灣空域發現的氣球,通常位於2萬英尺左右的高空,比飛越美國的氣球低得多,材質也不一樣。美國上週末又在北美空域擊落了3個物體。

依據國際法,普通氣象氣球可在不事先徵得同意的情況下,飛越其他國家空域。但台灣官員說,那些氣球的體積和載重量已超出一般氣象氣球的範圍。

在3個亞洲國家處理軍事和情報議題的官員說,台灣上空出現的氣球是由「裝備發展部」研發。這個負責武器系統的部門隸屬於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即中國最高軍事機關,由習近平親自擔任主席。

一名台灣官員表示,「有些氣球是解放軍空軍施放,有些是解放軍火箭軍施放」,常有軍機升空去觀察氣球。曾在台灣聽取相關簡報的人和一名美國盟友說,這些氣球一直在蒐集大氣資料,供雷達和飛彈系統所用。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 Hub)副主任廖彥棻(Kitsch Liao)說:「各種特定時間的大氣細節,例如氣壓和密度,都能影響飛彈重返大氣層的精確性,一個微小的失誤將因速度而放大許多。」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超視距雷達」(over-the-horizon radar),也就是中國在台灣東部水域和空域行動所需的遠程系統。2023/02/13

路透:氣球事件後 中美仍有外交機會接觸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偵察氣球進入美國領空被擊落,令中美關係再度緊張。路透社13日分析,雖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中之行,但中美各自有強烈理由需處理雙方分歧,未來2個月有外交機會接觸。

路透社報導,中國間諜氣球被發現進入美國領空後,布林肯推遲訪問中國之行,但他用詞小心。他說,中國在美國高空發射間諜氣球是不可接受和不負責任,但他是推遲而非取消訪中之行。

其後美國擊落中國間諜氣球,10日及11日連續2天美國在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上空也擊落不明飛行物體,引發在北美上空是否有更多間諜氣球的疑慮。

分析人士認為,中美溝通之門未關上,兩國仍有強烈原因要處理雙方分歧,問題是何時找到重回談判桌的方式。

中國方面希望重振經濟,但仍受到COVID-19「清零」政策影響。為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改善自去年8月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而跌入谷低的美中關係,以及說服美國議員不要推行阻撓中國生產先進半導體的新規定。

另一方面,雖然美國觀察家對布林肯訪中之行期望低,但外交官們都表示,需要進行一次高層級訪問為兩國關係奠定基礎。

報導指出,重啟對話並不容易,中國間諜氣球事件令華盛頓憤怒,政界人士批評美國軍方和總統拜登在氣球首次進入美國領空時未能將其擊落。

中國外交部對美方的指控回應稱,該氣球是中國民用科研「無人飛艇」。美國國防部此前表示,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中國間諜氣球被擊落後曾試圖聯繫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但遭拒絕。不過,這並不表示中美不會再次接觸。

報導引述歐巴馬政府時期的亞太助卿羅素的話說,雖然中國在危機中拒絕軍事渠道溝通很常見,但這並不意味中國會放棄努力,透過緩和與美國及西方的關係來爭取時間。

雖然中國間諜氣球事件侵犯了美國主權,美方將6間疑涉間諜氣球計畫的中方實體列入出口黑名單,但美國領導人同時表示,溝通渠道必須保持。

拜登曾表示需將氣球擊落,但他淡化了間諜氣球的安全威脅和對美中關係的影響,並曾表示事件不是重大的安全漏洞。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