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的殖民舊夢

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強森在G7之前簽署了《新大西洋憲章》,儘管用了民主人權的美麗語彙,但整體形象就是英美共同代表了世界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燈塔,照亮世界所有陰暗的角落,帶給全人類幸福和希望。無可否認,透過影像傳播,整件事散發著時尚氣質,有如好萊塢3D影片的戲劇效果,但也僅止於此而已,因為真實的歷史差之遠矣!

大英帝國自19世紀初起稱霸世界約150年,靠著的是船堅炮利,以及英國式機會主義。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國恥之始。中國人要禁鴉片,沒收和燒燬英商的鴉片,結果英國國會以「維護自由貿易」為由通過對華戰爭法案。最後,英國成功炮轟了大清,強取了香港,最重要的是,在英國本國禁毒的前提下,強迫中國人吸毒,而英國人則從中取得暴利。

因此,19世紀中葉對於中國人而言,英國政府的第一個角色就是合法的武裝販毒集團,正好是民主人權的相反。其實,某種程度上,英國人有自知之明,重實利,不太講民主之類的修辭。至於美國,二戰之後承接了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由於兩家均是盎格魯撒克遜白種國家,血濃於水,交接很順暢,幾無絲毫扞格。另一方面,歷史上美國領土的擴張也是用武力一路打出的天下,包括對中西部印地安原住民的征服、美墨戰爭、南北戰爭、美西戰爭,以及二次的世界大戰。

這個過程無涉民主人權,反而輾壓甚至滅絕了許多原住民部落,至於美國黑人被壓迫的悲慘命運更不在話下。所以,民主人權之語不過是用來遮掩世界霸權與地緣政治之爭罷了,即使二戰後東西方的冷戰也不脫此格局,否則無以解釋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瓦解之後,為何對抗的態勢依然延續至今。

因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判斷今後世界走向,會準確許多。《新大西洋憲章》之後的G7會議就很明顯。德國、法國、義大利不同意G7成為反中組織。而站在美國這邊的日本,安全上完全依賴美國,別無選擇。加拿大始終是美國的小跟班,不意外。事實上,加拿大經濟主要依賴出售原料和服務,並非工業生產,被列入「工業國集團」,本身就有點奇怪。至於英國,則是一貫老滑頭,同時有好幾個面孔。別忘了,當年英國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不顧美國反對加入亞投行的。在香港問題雖然一直跟中國有磨擦,但始終是量力而為,堅持「沒魚蝦也好」的功利主義,未來持續東擺西盪的作風,也絲毫不意外。

在具體事項上,G7呼籲WHO重啟對新冠肺炎起源的調查,其實,WHO調查團中已經包含多名英美醫生,而且也調查過了,只是不是美國政府要的結果,於是便永遠「呼籲」下去。

最後,美國提出大規模基建計畫的構想,但也僅是構想,沒有行政、財務和組織規畫。最重要的是,美國早年強大的工業製造體系過去20年已經轉移到中國,此涉及到成本、行政效率以及工作倫理等,美國希望再轉回美國,實施上是不可能的,美國缺乏工業製造技術來實現大規模的國際基建計畫。這也是過去幾年西方的困境,一方面不樂見中國登上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又渴望分一杯羹,於是始終徘徊在對抗與合作之間,坐看中國耐心完成世界第一的目標。

總之,拜登總統安排美英《新大西洋憲章》不過是舊戲新演。不同的是,它是由英美兩個主宰世界200多年的霸主聯合演出,如此也就流露著殖民舊夢的復古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