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精英 黃循財接棒面對內外挑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5日將交棒予副總理兼財長黃循財,外界關注有「草根精英」稱號的黃循財,如何走出自己的路。黃循財即將面對的大挑戰,包括美陸戰略競爭愈演愈烈,他要怎樣維持「不選邊站」的策略。新加坡預定2025年舉行國會大選,年輕選民早已有求變的呼聲,黃循財亦須在政策作為上有所回應。

黃循財現年51歲,擁有美國經濟學碩士及公共行政碩士學位,原本當公務員,2011年正式步入政壇,當選國會議員,其後曾任國家發展部長、教育部長等職,2021年調任財長,兼任跨部門抗疫小組聯合主席,他多次親上火線說明各項防疫政策,曝光度頓時增加不少。2022年4月,黃循財獲推舉為新加坡政府第4代(4G)團隊領導人,替接任新總理鋪路。

新加坡自1965年建國以來,政治上走威權式民主,雖然多黨並存,但「人民行動黨」(PAP)一黨獨大,控制言論自由,這種「新加坡式民主」造就了經濟繁榮。然而,當前全球局勢不穩、地緣政治日益緊張,加上新加坡經濟快速崛起,也拉大了貧富差距,為社會穩定埋下隱憂。

近年來美陸戰略競爭愈演愈烈,南海領土主權以及圍繞台灣問題的爭議日趨激烈,美陸的利益重疊愈來愈小甚至對立,新加坡如何因應調整,亦是考驗。去年10月黃循財訪美,他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對話上直言,大陸試圖運用其與日俱增的影響力時,不應損及其他感受到壓力國家的利益,否則北京將面臨別國反彈和抵制的風險。

李顯龍現在仍是行動黨秘書長,亦即黨魁,黃循財為副秘書長。去年11月李在行動黨大會上宣布,將在今年11月把秘書長職務交棒給黃循財。新加坡預定2025年舉行國會選舉,屆時黃循財將首次領導行動黨參選,挑戰也不小。

新加坡上次大選是2020年7月,人民行動黨雖然勝選,在93席的國會中以83席蟬聯執政,但得票率僅61.24%,低於2015年大選的69.86%,只比2011年「分水嶺」大選的60.14%略高,且丟失3個選區。隨著年輕選民增加,這樣的結果反映出新世代心聲,對國會多元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