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心理疾病患者申請安樂死 醫界疑慮憂變相鼓勵輕生

77歲的荷蘭骨癌末期病患阿爾達,已準備透過安樂死結束自己的生命。

阿爾達說道,「我女兒會把我跟我先生的骨灰撒入海中。」

阿爾達的丈夫2年前過世,當時原本也想進行安樂死,但因為罹患的是腦膜炎,醫生拒絕協助,最終自然病死。

而除了身體的絕症之外,在荷蘭,心理疾病患者也能申請安樂死,去(2023)年就有138名案例;但在實務上,醫生不一定願意這麼做。

荷蘭安樂死資源協助團體貝克表示,「精神疾病或失智症也是一種醫療狀況,根據法律是允許接受安樂死的,但同時也需要提高醫生的知識,因為醫生有時不那麼確切知道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的,他們就會選擇保守作法。」

醫生選擇保守,是因為醫界對心理疾病患者實施安樂死仍有疑慮,部分人士認為,應該優先提供心理疾病患者充分支持,而安樂死應是最後選項,否則恐怕變成鼓勵輕生。

荷蘭倫理學教授波爾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醫生會說,在這種情況下,我不能被濫用來執行安樂死,這基本上就是自殺。」

也有人擔心,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在判斷力不足的情況下決定安樂死。不過也有憂鬱症患者反駁,稱安樂死評估過程相當漫長,患者必須多次表達意願,不會是輕率決定。

另外也有心理學家指出,有些人因為心理痛苦,如果想申請安樂死卻無法通過,反而會鋌而走險,使用非法藥物輕生。

心理醫生塞布雷茨表示,「有些人無法獲得常規醫療系統的幫助,雖然我認為應該要提供這種可能性,特別是嬰兒潮世代,他們習慣制訂自己的計畫,並決定什麼時候對自己來說夠了,我認為我們無法避免為這些人創造空間。」

部分學者建議,為了避免類似悲劇,應該要立新法,讓現行不符合安樂死條件的人,也能在常規醫療內尋求協助。

至於究竟要不要擴大安樂死範圍,荷蘭社會爭論仍不斷。目前在荷蘭,安樂死在死亡人數的比例為4%。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心理諮商師出書 盼多關心身邊人減少憾事
為失智婦執行安樂死 荷蘭法院判醫師無罪
安樂善終促進會成立 籲安樂死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