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染大夢】《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七章,書寫經驗分享

日治時期的祖師廟。詹明儒取自李梅樹紀念館。
日治時期的祖師廟。詹明儒取自李梅樹紀念館。

清水街「襲奪」秀川街的多重時空路段,夾角分岔處,有一口記憶中的古井;六男二女停腳打水,洗淨那八張風塵僕僕的蒼鬱倦容,然後再度消失不見。清水街簷下,有兩個耆老正在對弈,且思考棋局,且告訴三峽某瘋子,六男疑似被日軍砍頭示眾的六人公,二女則不知是誰。

互相一陣納悶下,三峽某瘋子自己釋放出一位更年邁的長者,經其說明這才瞭解,六男果然就是回來向三峽諸神抱怨,抗議亂世守護不周的六人公。二女則是乾隆漢墾中葉,從福建泉州渡台尋親的漢人少女,「白臉青姑」林阿雲;以及同時段被漢人羅漢腳仔,輪姦自盡的鄰近油蔴社泰雅族節女,「烏臉青姑」伊娜;她們在冥冥因果的牽引下,是一對最早發現大菁可以染布的三峽人。

年邁長者蓄有一把美髯,經對弈耆老認出,正是前清後期植菁製藍遭到泰雅族「番害」,轉往艋舺經營致富,卻憂患改朝換代,死於日治初期的李三朋。

護台李三朋貌似這位棄台李鴻章。詹明儒取自維基百科。
護台李三朋貌似這位棄台李鴻章。詹明儒取自維基百科。

護台李三朋貌似這位棄台李鴻章。詹明儒取自維基百科。

滿腔菁藍遺夢的李三朋,是回來參觀藍染節的,逕自穿越祖師廟口,拐向「三峽歷史文物館」。而六人公魚貫憤怒進廟,抗議諸神如故,不斷轉頭高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斷頸骨節,也不禁隨著「喀嚓,喀嚓,喀嚓」作響。

一對青姑則是恭敬進廟,不住感恩跪謝;某瘋子經土地公引導,悄悄跟入,竟然發現那位泰雅族節女,深深掩藏在刺青烏面下的某種靈肉抽搐。某瘋子不覺好奇起來,這種「靈肉抽搐」一定跟曾經被輪奸受辱有關,但當年輪奸她的到底是,哪些姓啥名誰的漢人羅漢腳仔呢?

本章,我依據以下相關資料,演繹以下伏筆,活化以下對應的人事物:

一、相關資料

◆三峽藍染產業:之前,台灣染布都購自對岸福建。而三角湧地區盛產大菁,加上三角湧溪水質良好,又有淡水河系的運輸之利,至遲在清朝道光初年,本地便已有安溪人林致遠渡海來此,發展自產自銷的染布工業。(據此推測,大菁染布的發現,應可前推至嘉慶年間,甚至更早的乾隆中葉的漢墾期間)
◆老街染坊:三峽在地染布業,大盛於同治、光緒年間,當時三角湧街上,便已有多家老字號染坊,且多為林姓、陳姓業者;例如:林茂興染坊、林元吉染坊、陳恆芳染坊(陳種玉開設)、元芳號染坊(陳嘉猷開設)。漢人產業,自古就有代代相傳的世襲情形;依此溯源,大菁染布的發現,如非林姓先人,應是陳姓先人。(本書及其連作《鳶山誌:藍色三角湧》的相關情節,便是依此想像而寫)

李梅樹重建的祖師廟。詹明儒拍攝。
李梅樹重建的祖師廟。詹明儒拍攝。

李梅樹重建的祖師廟。詹明儒拍攝。

◆清水祖師廟:歷經三度變貌,先以簡陋庵堂創建於乾隆34年(1769),再以道教廟宇改建於明治34年(1901),後以石雕藝術廟殿重建於民國36年(1947)。(其間「脫胎換骨」的時代因果,除了本書以李梅樹為主角的鋪陳之外,我也各以陳種玉為主述及陳材浦、李梅樹為副述,演繹在《鳶山誌:藍色三角湧》裡)

◆民權街福安宮:主祀土地公,位於祖師廟右後方,創建於乾隆50年(1785),曾於嘉慶、光緒、民國,三度重建。
◆三峽歷史文物館:原名「三峽庄役場」,起建於昭和3年(1928)。二戰結束,國府接管台灣,先後易名為「三峽鎮公所」、「機關聯合員工消費合作社」,最後再改此名,並列為新北市市定古蹟。(百年藍染風華過盡,現今藍染節創辦以來,此館常被用做藍染作品展覽場所,故而我在小說中,借其用為「菁染大夢」的最後象徵)

三峽歷史文物館。詹明儒拍攝於今年藍染節。
三峽歷史文物館。詹明儒拍攝於今年藍染節。

三峽歷史文物館。詹明儒拍攝於今年藍染節。

二、對應的人事物(依小說出場順序)

◆對弈耆老:虛構人物,藉以隱喻世事如棋局、世人如棋子,並用來引出李三朋。
◆李三朋:真實人物,懷有「菁染大夢」,貌似馬關條約割棄台灣的李鴻章,卻暗助三峽義軍抗日;最後因公私蠟燭兩頭燒,變天心臟兩邊跳,死於腦充血。(本書只是略述,其相關情節,寫在連作《鳶山誌:藍色三角湧》中)
◆白臉青姑:虛構人物,引用自大溪作家徐國揚所著《青姑》的民間傳說。
◆烏臉青姑:虛構人物,由我權衡當時現實環境,結合原漢兩女,所建構的比較合情合理的鄉野新傳說。(一對青姑的文學想像,我將之重新詮釋為第十五章〈風中願景〉,以及第十六章〈悲憫觀音〉的台灣女人的典範事例)

民權街福安宮。詹明儒拍攝。
民權街福安宮。詹明儒拍攝。

民權街福安宮。詹明儒拍攝。

◆土地公:福安宮主神,是最基層、最低階,但也是最體察市井民情的小神。
◆老夫子陳川:真實人物,虛構情節。(活化自《三峽鎮志》所載,陳川曾於嘉慶年間,借用祖師廟作育三角湧學子之記述)

(【廟口因果】《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第八章,書寫經驗分享。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