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經之王《法華經》 殊勝功德不可思議

當前流傳的法華經,從西晉到隋朝3百年間,總共修訂3次。我們都知道,成佛不簡單,但經文中明確提到,一定要堅定發願,就可以往成佛的路上前進。

慈大宗教所副教授 周柔含:「法華經的特色,它的特色,為什麼它可以說,經中之王,因為在法華經本身當中,它很多地方都會講說,我這個經是第一等等 如何的殊勝,另外一個,它強調了一個就是,眾生皆可成佛。」

妙法蓮華經,整部經文分成七冊、六萬多字,是佛教大乘初期的典籍,約成立於西元1世紀前後,漢傳佛教宗派─天台宗,更以法華經為宗依。

元亨寺台北講堂監院 會常法師:「法華經它分為二十八品,前十四品在講佛的因如何修,後十四品來講果。」

佛陀透過不同方式,解說人人都能獲得跟佛一樣的圓滿智慧,也要眾人相信,自己有這樣的潛力。

元亨寺台北講堂監院 會常法師:「你說每一個人都可以讀到博士嗎,好像有點難,那它(法華經)有很多很多譬喻。」

故宮南院助理研究員 鍾子寅:「我們就以卷二的插圖來做例子,分別是有南宋的跟元代的版本,它細節上有一些不同,可是它有相似的構圖模式,在這個畫幅的右半,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說法華經的情景,有所謂天龍八部眾圍繞著。法華經裡面有七個著名的譬喻故事,在左上角就是火宅喻,就是在講說,有一個老朽的房子失火了,裡面的小孩子玩得很開心,不知道危險,父親在外面非常地焦急,於是急中生智,他就牽來了,分別是小的羊車、中的鹿車、大的牛車,就跟小孩子說,你們快點出來,這是要給你們的玩具,於是小孩子就出了火宅。」

沉迷於感官眾生,好比火宅裡的孩子一樣,父親即是佛陀,三輛車象徵佛弟子有不同資質,有不同法門。每個譬喻故事很生動,近代學者胡適便把法華經當作一部文學作品,而且多數題材也適合繪畫創作,深深影響漢傳佛教藝術。

慈大宗教所副教授 周柔含:「法華經的第一品到第十四品,開權顯實,那個權是什麼?方便,指的是什麼?三乘,就是過去講三乘,這是什麼?方便法,在法華經這邊開權顯實,顯是什麼?一佛乘,就是真實法。」

權,是指斟酌形勢隨機應變,利用權巧方便之法,希望眾生離苦得樂,得證佛果。不過,經文中也一再提及,行菩薩道的重要性,因為那是成佛的因。鼓勵人們積極入世,正面迎向各種生活中挑戰,幫助沉溺在生死苦海中的人們脫離苦海,更受近代人間佛教推崇,畢竟要成佛,必須先行菩薩道。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行走的許願樹~聚善積福消弭災厄
欣欣向"龍"好運到!華人新年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