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出任閣員的成敗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拒絕擔任行政院長的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又被賴清德總統延攬出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還有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出任經濟部長,兩位都因挑戰民進黨的非核神主牌而備受爭議。

隨著政府尋求利用企業領導人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來應對複雜的國家挑戰,企業董事長或執行長轉型為政府部門長官已成為日益普遍的現象。雖然將企業經營成功轉化為政府效率提升的前景很誘人,但這種轉變的結果卻各不相同,有顯著的成功,也有重大的失敗。

任命董事長擔任政府部門長官是希望他們能夠為公共行政帶來改革性的領導風氣,企業領導者通常對創新、策略規劃和效率有著敏銳的理解,也在管理大型組織和預算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例如在2011年,義大利任命前高盛高階主管為總理,是出於歐洲債務危機期間嚴格金融監管和經濟改革的需要。其結果也一如預期良好。

董事長們熟悉公私夥伴關係的動態,這對於解決基礎設施赤字和促進經濟發展很重要,他們的人脈網路和對私部門運作的了解可以促進政府和私人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順利。

但儘管具有企業頭腦,許多董事長仍難以應對複雜且往往進展緩慢的政治過程。與決策可以迅速且相對集中的企業界不同,政府運作受到法規、政治談判妥協和公眾監督的約束。美孚前執行長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失敗經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凸顯了在沒有政府經驗的情況下駕馭複雜的政治格局的困難。

在政府環境中實施企業式改革可能會遇到傳統官僚的公務員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強烈抵制,這種阻力可能會阻礙改革措施的有效性。例如在日本,任命企業領導人擔任部長級職位有時會面臨根深柢固的官僚利益的阻力,導致改革陷入停滯且一事無成。

進入政府職位的董事長也可能面臨公眾和其他政界人士的懷疑和不信任,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公司背景具有爭議。如果董事長的前公司捲入醜聞,或者他們的財富和企業關係被視為與普通公民的需求脫節,那麼這種轉變可能會特別具有挑戰性。這點在義大利媒體大亨擔任總理的任期中尤為明顯,他的政府經常受到利益衝突和腐敗指控的困擾。

聘用企業董事長擔任政府部門長官是一把雙面刃,雖然他們在管理、創新和公私夥伴關係方面的專業知識可以為政府運作帶來實質好處,但這一轉變充滿了與政治敏銳、變革阻力和公眾認知相關的挑戰。此類任命的成功或失敗取決於是否有能力調整其在企業的經驗以適應公共服務的獨特需求,促進政治領域內的合作,並贏得公眾的信任。(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