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社宅爭議!花敬群控北市府「要求回饋」:捐2%樓地板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12日表示,後續以都更的方式全案來推社會住宅,他控訴,台北市政府要求住都中心要回饋,要住都中心捐2%的樓地板,讓他們無法接受,「我們百分之百公益的案子,為什麼還要進行公益回饋?」希望台北市政府趕快放手。
花敬群12日上午出席「信義兒福B2都更案」簽約典禮,會後受訪時被問起還有40幾個案子在預備,主要分布在哪些區域,又怎麼看從「都更已死」年代走到現在,後續的都更走勢。
花敬群說,國家住都中心的公辦都更案,現階段當然台北市是主力、一部分在新竹,後續新北、高雄,陸陸續續都會再有案子推出,不管是國土署或者是某些公營的、公股金融機構或地方政府,都可以持續的來談,只要對地區發展重要的案子都會來做。
花敬群提出,有個特別的是,後續還會有以都更的方式,全案來推;住都中心自己不只是實施者,也是出資人,就會全案透過都更來做社會住宅,應該陸陸續續會開始啟動。
花敬群表示,大概將近十年前,所謂都更已死到現在,確實都更的概念在國內其實包含從民間的角度,希望把房子改建、更新,讓自己的資產價值提高;從開發商的立場則要有足夠的容積,足夠的誘因來跟民間的私地主能夠説服他們願意來參與;但在行政部門的角度,過去其實會把都更視為可能利益不少,所以需要嚴格審查,需要有一些公益要求或回饋。
花敬群認為,其實過去整個社會對於都更的概念比較沒有共識,其實都更就是公益、都更就是國家需要的重大的政策,大家反而都站在比較各自的立場來思考,也因為過去的資訊比較不透明,審查主要在容積獎勵的內容並不是確定的,也容易造成私地主與實施者之間的不信任。
花敬群說,上任之後確實做了一些政策的調整。包含透過危老條例,把容積獎勵明確化、把程序簡變化。後來也修了都更條例,也進一步確認都更的容積獎勵明確,其實背後當然第一方面降低了實施者跟私地主之間的不信任,大家就可以凝聚在一起,反正餅就這麼大,很明確、不會多也不會少,大家怎麼分就知道了。
花敬群指出,這些年來都更加危老推動,平均每年有超過800個案子,10年前大概平均是1年20個案子,它是看起來大幅的成長,但是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特別是在地方政府的審議的效率、量能,確實還是相對不足,可以去了解一下,各地方政府在都更審查到底有多少人,就會知道為什麼都更審查會這麼慢,那如何讓地方政府不要嘴巴說重視都更?把實際上該有的資源配備和態度展現出來,可能才是重點,「這才是大都更。」
對於全案社宅首個示範地點是否有目標,花敬群表示,像台北市在植物園附近、南機場附近就有一塊地,已經跟台北市政府其實也談得差不多了,目前大概最大的困難就是我們要蓋社會住宅、公辦都更。但是台北市政府要求住都中心要回饋,「這是讓我們無法接受的事情。」
花敬群強調,「因為我們蓋的全部都是社會住宅,我們沒有賣任何一間房子,我們完全借錢來蓋。但是,台北市政府竟然要求我們要做公益回饋,我們百分之百公益的案子,為什麼還要進行公益回饋?我要回饋什麼?我一直看不懂」,因為這樣,目前暫時卡住了。
花敬群說,基地大概1.2公頃,700多數的社會住宅,「我們真的很希望趕快動,希望台北市政府趕快放手,讓我們趕快為台北市民服務。」
媒體追問,北市府有明確回饋的要求嗎?花敬群說,「有,他要我們捐2%的樓地板。」至於要做什麼使用,花說,「不知道,不多說,這個事情就到此為止,你們可以去問台北市政府。」他與北市府講很久,北市府就是不讓,此案已經談了1年了。
另外,對於營造成本高,都更案是否慢下來,花敬群表示,雖然過去幾年營建成本上漲,「但是最近這一年已經平下來了,大概也沒有再往上漲了。」過去這幾年,房價也漲了不少,判斷下來其實房價漲的幅度其實是充分足以cover營造成本的上漲。
花敬群強調,這一波的營造成本上漲,對於都更危老的利益,整個大餅而言,並沒有造成太大的衝擊。當然期待後續這種問題不要常常發生。確實也看到,這1年來,營造成本穩定下來,房價也穩定下來,成本穩定跟價格穩定、市場安定,才是讓都更危老可以順利推動最重要的利基。
花敬群解釋,若一切都在變動中,其實大家都在猜測,大家都想能不能分更多,或者是可以賺更多,其實對事情的推動都不好,那現在的環境,反而是讓大家最好做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