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觀點》中國超額產品衝擊全世界!台灣恐成不公平貿易加害者

[Newtalk新聞] 在美國於五月中旬宣布對於中國的電動車、鋰電池與半導體等七大產業的產品額外加徵關稅後,中國廠商以出口作為去化其產業生產過剩的工具,已受到七大工業國組織(G7)與外國政府的重視。除了歐盟已宣布對於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加徵關稅外,加拿大政府也開始對其國內電動車產業業者與公會進行諮詢,以決定如何調整其電動車進口關稅政策。除了電動車產業外,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已對於我國、墨西哥、智利、越南與印度等國家的鋼鐵產業產生威脅。對此,台灣中鋼總經理王在股東會上已表示會在適當時間提出反傾銷、反規避與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來因應。

除了台灣 各國已紛紛對中國超額產品提出反制措施

在我國政府與廠商尚未有對於中國生產過剩提出因應策略前,除了歐美各國外,墨西哥、智利與巴西等國已宣布對來自中國的進口鋼鐵課徵大幅提高關稅。印尼政府也將對於自中國進口的鞋類、服裝、紡織品、化妝品和陶瓷等產品大幅提高關稅。換句話說,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已對於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產業均產生一定程度的負向衝擊。上述的現象與過去大家認為中國市場很大,與中國貿易會有助於自己國內產業發展的認知,已有很大的差異。

事實上,自2018年美國大幅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後,國際供應鏈的重組已可預期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將會發生。這是因為,一旦自中國出口的產品關稅提高,市場的需求將逐漸降低,在供給面不變下,產品市場超額供給的情況就會發生。美中貿易衝突只是中國超額產能的開端,這樣的情況在一帶一路國家的財政惡化與債務高築後,更加惡化。這是因為,中國原本可以將一帶一路國家作為其產能去化的出口市場,但一帶一路計畫的參與國已無能力消化中國超額產能。

雖然,美中貿易衝突或一帶一路計畫失敗所衍生的生產過剩產業仍多屬於傳統製造業,然而,在美國對中國採取科技出口管制後,科技產業在無法取得新技術或取得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這些中國科技產業即轉往電池與電動車等綠能產業或成熟製程的晶片產業發展,進而使得這些產業生產過剩的現象逐漸惡化。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六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49.5與五月份相同。此外,包含營建與服務活動的中國「非」製造業PMI則由五月份的51.1降為50.5,顯示中國製造業的生產情況仍未好轉,非製造業的部份則變差。若中國的生產與內需無法改善,則其產能過剩的情況仍會持續,各國產業仍將繼續面臨中國產能過剩的衝擊。

台灣電動車國產化的標準遠低於離岸風電

當其他國家均大幅提高關稅來因應中國產能過剩的衝擊時,我國政府目前並未有進一步的作為。以電動車為例,依照目前法令,中國車雖無法以整車形式輸台,只有零組件可以,且必須搭配一定比例的零組件國產化要求。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在立法院答詢時也表示,進口零件來台組裝一定要配合國產化,初期會要求5%至10%,第二年或第三年會要求提高到15%至20%。值得注意的是,電動車零組件產業在國內發產的成熟程度應遠高於離岸風電產業,但是,5%電動車國產化的要求卻可能遠不及離岸風電,由此顯見,政府對於中國電動車在台組裝的標準是相當寬鬆的,政府對於產業國產化的要求並不具一致性。

最後,當政府對於中國電動車的管制與歐美政府的標準背離時,我國將成為協助中國電動車進行不公平貿易的國家,我國如何成為讓歐美政府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這是政府應該深思的。

文/蔡明芳(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本文獲央廣授權轉載)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美中科技戰打地正火熱 華為在美國卻有一個秘密盟友?!
29國「環太平洋演習」登場! 督促中國停止霸凌近鄰、防止侵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