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增設「麟洋路」非先例…全台中正加介壽路超過2百條 連林森北路其實也是人名

雖然遭綠營批評,但蔣萬安強調,是增設路名,而非改路名,藉此彰顯「麟洋配」在奧運賽場不畏壓力、為國家拚搏的新台灣精神。(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台灣羽球男雙「麟洋配」李洋、王齊麟,在巴黎奧運完成金牌二連霸創舉,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宣布要將兩人母校中山國中前的復興北路361巷,設立別名為「麟洋路」,遭曾被北市民進黨立委王世堅點名適合選台北市長的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批評,蹭熱度剛好就好,過頭實在矯情,並質疑蔣萬安是否敢對「中正路」開刀。

對此,蔣萬安今(19)日出席活動時強調,市府一開始就說是要增設路名,而非改路名,藉此彰顯「麟洋配」在奧運賽場不畏壓力、為國家拚搏的新台灣精神,並以總統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為紀念八田與一,將嘉南國小周邊的道路更名為八田路,不該是「綠能你不能」。

與蔣介石有關,中山路+介壽路破2百條

事實上,台灣道路不少都是以人名來命名,紀念蔣介石的「中正路」與孫文的「中山路」(不含一路、二路等)各逼近2百條,這兩人也是以人名來道路數量上之最,此外,若蔣介石再加上為他祝壽的「介壽路」則超過200條,而紀念孫文的還有「逸仙路」,還有根據三民主義而來的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甚至是民族主義揭櫫的八德,兩兩配對而成的忠孝路、仁愛路、信義路和和平路。

以台北市的街道名稱來說,除了國民黨「總理」及「總裁」孫中山及蔣介石兩人被用來命名外,還包括在中國歷史上拒絕敵對招降並留下著名正氣歌的文天祥,除了在台北,在多個縣市也有的「天祥路」;以蔣介石最信任的特務戴笠字命名的「雨農路」、「雨聲路」,同樣在士林區的還有「至誠路」,是以1955年第一次台海危機中戰死的王生明字號來命名,林森南、北路則是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命名。

另外,全台唯而二的「克強路」則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的黃興,而台北市第一條以外國人命名的道路「羅斯福路」,則是依二戰時支持蔣介石的小羅斯福總統的名字來命名。

蔣萬安有意在李洋、王齊麟的母校中山國中前的復興北路361巷,增設別名「麟洋路」。(圖片來源/翻攝自google map)

登輝路在南屯、吳濁流路在竹北

然而,盤點中華民國歷年總統副總統,包括陳誠有辭修路、蔣經國有經國路、謝東閔有東閔路、南投縣南屯鎮則有唯一的「登輝路」,淡水區的淡金公路由於連接到李登輝的故鄉三芝,也被俗稱為「登輝大道」。

台灣的道路命名若是以人物命命名,多以政治人物或軍官將領為主,不過,仍有些比較特別的地方可以分享,如新竹縣竹北市的吳濁流路,就是以小說《亞細亞的孤兒》聞名的客家文學作家吳濁流命名。

另外,以至聖先師孔子為命名的「文聖」、「至聖」路上也乏出現教育機構,文化大學中甚至以孔子大道、顏子路、曾子路、中庸大道、孟子路、荀子大道、朱子路、陽明路、老子大道做為道路的命名。

企業方面,桃園龜山有以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與王永在的父親王長庚命名的長庚路、長庚一到九街。

唯一有路名的奧運選手是他,「勇緯」差點上路

至於台灣因為奧運而被命名的路名,目前只有台東的「傳廣路」是以代表參加十項全能的楊傳廣,他也是台灣首位拿到奧運獎牌的運動員。而近年則有台中市長盧秀燕也想將柔道選手楊勇緯老家道路拓寬後的路名更名為「勇緯路」,但楊勇緯婉拒而作罷。

如今,蔣萬安稱要設立「別名」麟洋路,李洋、王齊麟兩人都謙虛的表示,這個獎是屬於大家的,不能用麟洋定義一切,對羽球有功的人,都應該要被肯定,並無明示拒絕。

當然,蔣萬安稱要設立「別名」麟洋路與「改名」所需要耗費的工程、影響大不同,設立別名只會在當地的路牌上加註並無其他影響,只是當身為蔣家後代,在轉型正義路上,「中正路」的改名不時被提起,蔣萬安主動提及要增設道路別名,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就見仁見智。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想挽回支持者的心...民眾黨首召開「查帳進度記者會」 是否主動請辭?黃珊珊未正面回應
瞄準2028 跳脫以市政為主軸對「媽媽市長」將是極大考驗嗎? 藍營知情人士這麼說…
賀錦麗端出經濟牛肉 盼扭轉選民對通貨膨脹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