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以人揚》糊紙工藝特展 回探張秋山、李清榮的薪傳路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藝以人揚》糊紙工藝特展9月24至10月13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開展,以張秋山、李清榮2位授證藝師創作為主軸,微觀糊紙工藝在時代遞嬗中的變化與傳承;張秋山身為臺北茂興齋糊紙店的第三代傳人,擅長傳統剪花、紙糊屋厝及其裝飾,李清榮帶著他鄉的文化與手藝,來到臺北落地生根,精於神像人偶的塑造,觀眾可從作品窺見藝師的糊紙技藝,一探美學造詣和剪花功夫。

策展人林承緯表示,「傳統」與「創新」並非對立,所有傳統應順應著時代,以靈活方式存留下來,傳統非是固化,而是流動的,沿著這樣的理念,這次展出一般祭儀常見的大型紙糊作品,例如張秋山擅長的屋厝和神獸,更進一步塑造對陳列物件的想像及情感,再如李清榮配合展場量身打造鮮見的八仙尊像。

林承緯指出,在直球對決的展場,希望讓民眾與不熟悉傳統糊紙工藝打開對話的可能,展品選擇、藝師養成介紹、糊紙工具及製作流程說明,無不精心安排,另將安排兩場難得的傳習工作坊,讓民眾跳脫觀看的角色,有機會親自參與製作,體驗手作的溫暖。

工作坊採實聯報名制,9月15日開放報名,9月27下午1點30分推出「剪花迎赦馬」,由張秋山藝師或茂興齋人員帶領,10月4日下午1點30分推出「涼傘召百福」,由李清榮藝師帶領。

這項活動主視覺設計發想,富含藝師巧思及其精湛工藝的糊紙意象,以李清榮藝師近期力作《翰林院》為背景,剪花所妝點的邊飾則出自張秋山藝師的好手藝,色彩則運用傳統五色變化等;更別具心裁的是登錄證書特別以張秋山藝師的剪花圖樣融入邊框重新設計製作。

李清榮藝師製作「大士爺」。(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張秋山藝師製作「六獸」。(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張秋山藝師擅長傳統剪花、紙糊屋厝及其裝飾。(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李清榮精於神像人偶的塑造。(臺北市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