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效應是什麼?颱風藤原效應會怎樣?共伴效應又是什麼?
藤原效應這個名詞,對熟悉颱風的台灣人來說,一定不陌生!究竟藤原效應是什麼?藤原效應會怎樣?共伴效應又是什麼?快跟著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一起來了解。
藤原效應是什麼?
藤原效應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Fujihara Sakuhei)於1921年所提出,起初是在水流實驗中,發現當兩個渦旋靠近時,會彼此互繞;隨後發現該情形也存在於大氣漩渦中,當兩個颱風(或稱熱帶氣旋)相互靠近,便會產生一系列的互動,稱為藤原效應或雙颱效應。不過,偶爾也有三個以上的颱風,發生藤原效應的罕見案例。
以地理位置而言,台灣周邊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是全球面積最大的熱帶氣旋溫床,颱風出現頻繁,常生成兩個以上的颱風,使藤原效應發生機率大增。此外,藤原效應發生的時機也與熱帶氣旋間的距離有關;地球科學學者曾世佑與許瑛玿指出,雙颱距離至少須小於1500公里,才會有明顯的藤原效應。而因藤原效應發生同時,颱風又各自會受到其他大尺度環流系統的牽引,讓颱風移動路徑的預測變得困難重重。
藤原效應會怎樣?藤原效應影響有哪些?
有些人好奇,藤原效應發生會怎麼樣?根據台灣颱風論壇的說法,產生藤原效應時,主要有以下三種可能。以北半球來說,當兩個氣旋有明顯強弱之分時,較強的氣旋可能吸收較弱的氣旋,合而為一;或者較弱的氣旋,會沿著較強氣旋的外圍環流逆時針旋轉,直到兩者分離或合併。倘若兩個氣旋的強弱差異不大,則會以兩者連線的中點為圓心逆時針旋轉,直到受其他天氣系統的影響,或其中一方減弱為止。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沛練直言,藤原效應就是造成颱風路徑異常的主因之一。藤原效應發生時,颱風在原地打轉或掉頭來個「回馬槍」的機率大增,如果颱風因此滯留或轉向,影響台灣的時間就會比較久,一旦風強雨驟的時間拉長,便會加劇釀災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聽到藤原效應會特別擔心的緣故。
溫馨提醒,在藤原效應作用下的颱風,路徑不確定性相當高,隨著天氣條件的不同,也很可能隨時無預警轉向,民眾絕不能掉以輕心,務必密切留意颱風動態消息,謹慎做好防颱準備,以防範可能發生的災害!
延伸閱讀》蘇拉、海葵雙颱恐生「藤原效應」 台水提醒:民眾儲水備用
藤原效應例子台灣出現過嗎?
要說印象最深刻、路徑最獵奇的颱風,2001年發生的納莉颱風對很多人來說,一定榜上有名!當年的納莉颱風,路徑詭譎且活躍期長,並和丹娜絲颱風產生藤原效應。當時丹娜絲颱風的威力對納莉颱風形成牽制作用,導致納莉颱風突然改變方向、朝偏南方前進。在此期間,納莉颱風又受到副熱帶高壓影響,移動速度緩慢,多次原地滯留,最後急轉彎直撲台灣,甚至罕見穿越台灣中心,從東北方登陸、西南方出海,停留台灣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長時間的致災性豪雨,讓北台灣一片水鄉澤國,台北捷運也淹大水,災情相當慘重。
共伴效應又是什麼?
介紹完藤原效應後,颱風常見的名詞還有「共伴效應」。有些人誤以為共伴效應就像藤原效應,是指兩個颱風手牽手一起來,其實所謂的共伴效應,又稱為共伴環流,一般是指颱風環流跟東北季風結合,在秋冬時節為台灣北部、東北部帶來大量降雨的現象。
台灣的夏、秋甚至冬季都有可能產生颱風,夏季由於東北季風微弱,不容易形成共伴效應;但當時序進入秋冬季,大陸冷高壓環流逐漸轉強,東北季風也開始盛行,這時若颱風外圍環流的暖空氣與東北季風的冷空氣輻合,再加上東北部迎風面地形的影響,產生共伴效應的機率就會增加,可能造成台灣北部、東北部長時間致災性降雨,比颱風本身的降雨還嚴重,要特別留意。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羅芋宙
參考資料
※藤原效應(科學Online)
※什麼是「藤原效應」?(香港天文台)
※何謂藤原效應?歷史不能被遺忘經驗必須記取!(台灣颱風論壇)
※藤原效應:颱風和颱風的華爾滋(科技大觀園)
※高中地理 - 共伴效應(翰林雲端學院)
※共伴效應(科學Online)
🌀颱風防災不可不知
颱風最新路徑、氣象署即時說明點這裡
颱風天出遊會被開罰嗎?防颱完整版懶人包
颱風假薪水怎麼算?老闆不放假改在家上班可以嗎?
颱風來襲,室內室外要注意哪些防颱措施?
颱風洪水險是什麼?泡水車可以理賠嗎?
旅遊遇颱風,民宿不退費、飛機延誤或停飛怎麼辦?
颱風天停電不要急著報修!這些事該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