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立法提供免費衛生棉──是世界先驅,還是政治正確、硬要扯性平的「女性福利」?

作者:Jen Chen/公關女子圖鑑

蘇格蘭在 2 月 27 日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立法將衛生棉、棉條等女性衛生用品,免費提供於公共場所的區域。

這則新聞在兩性平等議題中的重要性,簡直媲美了 2019 年台灣立法宣告合法同婚的程度──比較可惜的是,一來,發生在亞洲人眼中相對「遙遠」的蘇格蘭;二來,亞洲對於女性權益的關注,本較歐美稍弱些,因此這則新聞並沒有在亞洲媒體中,獲得很大的迴響與重視。

我從事女性消費品的品牌傳播和經營多年,並曾有幸服務於女性生理用品產業,於公於私皆長年關注女性在消費行為、與平等意識上的改變;有鑒於台灣報導此一新聞的角度單一,故盼以過往累積之拙見,淺釋這則新聞何以是近年來,女性在生理權益上如此重要的里程碑,讓不僅是女性,包括男性們也更能以國際化的角度,認識這個全球高度關注的議題。

一切是如何開始的?認識「衛生棉/棉條稅 」

近 5 年起,全球對於衛生棉/棉條等女性用品「需要被課稅」的討論大幅增加:2015 年,加拿大率先垂範,通過法案終止了國家對女性生理用品的課稅,開響起了第一槍,使美國也隨之加入行列;紐約在 2016 年通過決議,取消生理用品的稅收,自此之後,持續有其他 22 州計畫響應。

其中,美國波士頓(Boston)和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同時都在 2019 年跟進,要求全數的小學到高中,免費於學校提供生理用品。而此次新聞的主角蘇格蘭,早在 2018 年便已率先推動,英格蘭正好在今年初響應了此舉。相較之下,澳洲算是諸國中推動得最吃力的一個──自 2000 年提出爭議後,經過 18 年的抗爭,才終於在 2018 年,同意取消生理用品的 10% 貨物稅(註一)。

過去不曾聽聞「衛生棉/棉條稅」(Tampon Tax)的讀者,霎時間恐怕很難理解:什麼是衛生棉稅?原來用衛生棉還要課稅?而即便是對「衛生棉/棉條稅」略有耳聞的讀者,此刻恐怕也有疑問:為何歐美國家突然紛紛推廣起這項「女性福利」?

當整個社會都對相關議題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便容易產生誤解,進而引發批評。最多負評的論點,是很直覺地拿男性私密處使用的保險套,與女性私密處使用的衛生棉做比較──既然衛生棉可以免稅,保險套當然也應該比照辦理。

然而,這樣的類比並不公平。「衛生棉/棉條稅」,指的是針對女性經期使用的衛生用品,所徵收的「商品稅」。但女性月經屬於生理特徵,非人為選擇,應當被列為「生活必需品」的範疇,取消徵稅,保險套則反之。

歐美國家之所以推動免稅,就是因為衛生棉/棉條在諸多歐美國家,並未被歸類在「生活剛需」的品項中。因此,當女性購買衛生棉/棉條,這對我們來說是如此必須的商品時,卻被國家徵收了相當高額的商品税(稍後將詳述)。

試想:一名女性從約 12 歲初經來潮,到 50 歲前後停經的期間,近 40 年下來,每月支出這些高額的稅金,累積的金額不容小覷。此舉等同是讓女性在面對天生無可避免的生理需求時,變相的被「懲罰」,付出了更多的金錢(商品稅),更平白無故的,較男性多增加了這些負擔(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妳繳了多少月經稅?月經貧窮與世界稅率〉,該文以詳盡的圖表與淺顯易懂的解說,帶你了解「月經貧窮」與「世界各地的月經稅率」比較)。

說到這裡,你或許會問:為何明明是生活必須品的衛生棉/棉條,卻被歸類在「非生活用品」的品項呢?

對此,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提出解釋:在過去,制定法案的多為男性,因此從來沒有人正視這樣的問題。直到近年,兩性平等的意識抬頭,從政的女性增加,讓多年來沈寂的 " Tampon Tax " 議題,浮出檯面,加速受到多國的重視。

台灣在 2016 年也出現這樣的聲音:吳思瑤立委曾在立法院質詢中主張,國際對於廢除女性生理用品課稅,已成社會進步的議題,故建議政府應跟上國際潮流,擴大對女性的照顧。此倡議獲得了初步支持,遺憾雷聲大、雨點小,在隔(2017)年被予以否決。(平心而論,以台灣的現況,這審議結果還算公允,文末將再補充,有興趣多瞭解的讀者可參考註二)

免稅著眼的不只是性平,還有更現實的問題

當然,這個看似「政治正確」的提議,被部份反對者質疑為政治操作,更懷疑「是不是只要關乎『性別平等』,就可以無限上綱?」

不諱言地,確實不乏有處心積慮操弄政治的候選人,巧合的在每每在選舉前夕,為吸引女性選民支持,高喊女性權益口號借題發揮,使得持反對意見的輿論,在片面理解下,誤認這些措舉「只是」單純為「爭取兩性平等與女性福利」而生。很遺憾地,這是我們因缺乏完整資訊而片面的斷論。

身處台灣的我們,甚少有充分機會認識到這些不幸的消息,但各國間,會相繼主張衛生用品降低(廢除)課稅,除了前述原因,還有一個相當關鍵的原因,著眼於世界各地多數女性面臨的兩大挑戰:

一、世上絕大多數國家/地區的人民,是買不起衛生棉的。

台灣在人民所得、生活機能、衛生健康等層面,均已發展成熟。各位女性讀者與我的經歷多半相同,我們的第一片衛生棉,都是媽媽給的。這個世代的我們,在初經來潮時,便相當習慣衛生棉的存在。衛生棉就是如同衛生紙、牛奶、洗衣精一般,是每個月都會使用的生活必需品。

但,事實是,對我們而言如此容易取得、又索費不高的剛需品,並非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女性都能負擔。

2018 年紀錄片《護墊俠》(Padman),便講述了看似平凡無奇的衛生棉,在印度卻被視為高價的奢侈品(註三)。無獨有偶,獲得 2019 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的《月事革命》(Period. End Of Sentence),同樣講述印度女性需透過製作低成本的衛生棉販售,改善生活環境(註四)。

若你以為上述狀況僅僅發生在經濟貧弱的國家,那可是誤會大了。

根據英國女性公益團體 Hey Girls調查,全英國有十分之一的女孩買不起衛生用品,每個月要用衛生紙、襪子甚至報紙來自製衛生棉。以英國消費水平來說,平均每位女性在衛生用品上,一生需花費 18,450 英鎊,相當於 74 萬台幣。

二、衛生棉課稅過高,近乎是奢侈品,而非民生用品。

在位處非洲的西北角,跟歐洲大陸的西班牙對望的摩洛哥,衛生棉的課稅算是奢侈品等級;而在德國──衛生棉條必須課徵 19% 的奢侈品增值稅,諷刺的是,魚子醬、松露、油畫、書籍等真正的奢侈商品,卻被歸類為「日用品」,只需課徵 7% 的普通增值稅;換言之,衛生棉/棉條比起一般商品,整整被多課了 12% 的稅。

秉持「衛生用品應被視為生活必需品」的理念,The Female Company 以創新的方式提出這項訴求,將棉條置入書本裡,如此一來只需以 7% 的課稅金額計算;一本書含稅價格約為台幣 106 元(3.11 歐元),巨幅降低了棉條的售價,讓女性得以用更合理的價格購買(註五)。

不同於歐美,營業稅屬於外加稅,台灣則是內含稅,因此我們很少強烈感受到「商品稅金高低」所帶來的震撼。若以台灣幣值計算,從 12-50 歲生理期間,女人一生將花近 10 萬元添購衛生棉(5% 稅收,佔其中近新台幣 5,000 元)。

乍聽之下或許無感,比起英國女性一生 74 萬的開銷也少得多,但女性就是較男性多出這些本不該是因我們生理特徵所需,而造成的財務負擔。

也因此,國際公益組織如 The Female Company、Free Period,致力提倡「女性不該因天生生理所需,而負擔沈重的衛生用品價格與稅收」,「貧窮的女性們,也不應在日常用品與生理用品之中抉擇,而犧牲自己的健康。」

亞洲對兩性、男性對女性生理的理解,仍有努力空間

2019 年,美國一名男子在 Twitter 上發了條短文:女性「每次經期只需用七片衛生棉/棉條,每年只來九次月經」。在這樣的「認知」下,他 “ Mansplaining ” (註六)推論:「女人一年最多不需要超過 90 片衛生棉/棉條」,「妳們少喝一點星巴克,就足夠買生理用品了。」

此番盛氣凌人卻無知的言論,如你所想,獲媒體鋪天蓋地的嘲笑和網友劇烈的撻伐;這不僅是對女性生理的無知,更是對世界狀況的不客觀理解。

回到蘇格蘭今日立法通過的政策,有強力耐心與好奇心的讀者們閱畢至此,多少已能體認到,這是公益團體、女性政治家、男性支持者,在歷經多年的公民意識宣導和提升之上,方能在國際間推波助瀾下,循序漸進達成的一小段值得欣慰的里程碑。

這項政策,預計將使蘇格蘭每年花費約 2,410 萬英鎊,約超過台幣 9 億。一年 9 億的預算,實在很難理解到底是多還是少,因此我與幾位專業朋友探究了蘇格蘭 2020-2021 年的國家總預算,這項政策應屬於國家的衛福部預算,在 Chapter 5: Health & Sport 當中,Table 5.03: Health and Sport Spending Plans (Level 3) 的圖表可看出,有些社福項目,一整年的預算還不到 250 萬英鎊,可見在生理用品上超出 2,000 萬英鎊的預算,可說是下了重本!

因此,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並在兩性平等的道路上努力進步,才能立法要求公共場所提供免費的生理用品給百姓──這是新聞背後極其重要,也是對我一個經營女性產業,並在之中同樣盼盡微薄之力的小眾,非常感動的訊息。

反思台灣,當年由吳立委發起的主張固為善舉,但若仔細閱讀其訴求,卻未能清晰針對國際事件的來龍去脈敘事,僅僅打著「跟隨國際潮流」之名義,容易造成社會大眾的誤。同時,考量台灣的消費營業稅收狀況,非比同歐美國家,因此未能在台灣實現。但我們應依舊感念這樣的女性,願作領頭羊發聲;畢竟,所有能成真的美好事物,都始於第一個起而行的人;我們的社會得以因此有更多討論,增加未來實踐的可能性。

盼台灣,乃至亞洲的社會,也足以在社會物質與精神層面富裕之時,無論男女性,都更願意彼此理解和共同探討:是否有那一天,女性生理用品也能免除課稅,讓這位來到我們媽媽、我們女兒甚至我們自己生命中 40 多個年頭的「好朋友」,不再是「生活的負擔」。

註一:關於各國家針對女性生理用品的狀況,部落客 Alda Smith 在專屬提供給女性旅遊建議的平台 “ Lip Gloss And A Backpack ”,發表過非常詳盡的觀察:Feminine Hygiene Around the World

註二:財政部國庫署副署長顏春蘭表示,經主計總處與財政部召開協調會,結論是我國營業稅採 5% 單一稅率,遠低於歐盟等國 20%,若免稅,會有奶粉、尿布或老人、男性用品等其他民生用品是否免稅議題,因此免稅的主張仍須考慮。詳盡的多方角度報導,可參考:你聽過Period Poverty(月經貧窮)嗎?財政部擬年編1.7億專款回饋女性

註三:2017 年,印度女議員蘇絲米塔德瓦(Sushmita Dev)曾表示,「印度 3.55 億名生育期的女性,只有 12% 的人使用衛生棉,超過 70% 使用破布、報紙來吸收經血。」

註四:此作品收錄在 Netflix 中,是一部僅僅 20 分鐘的紀錄短片。

註五:《棉條書》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更奪得 2019 年 Cannes Lions(坎城國際創意節,被譽為廣告界的奧斯卡)的 PR Grand Prix (公關獅大獎), 迫使德國政府正視大眾對棉條稅的不滿,也終於在今年(2020 年),正式將衛生棉與棉條的稅率,由原先的 19% 大幅降至 7%。

註六:Mansplain /manˈsplān/:男性以居高臨下的說教姿態,向女性解釋某事,以為對方完全無知。詳文可參考:每日一詞:Mansplain|直男癌的說教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蘇格蘭立法提供免費衛生棉──是世界先驅,還是政治正確、硬要扯性平的「女性福利」?》,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在印度,月經這事兒不容易──那些以「不潔」為名的厭女情節
「曾經,我以為經血是恥辱的⋯⋯」──一個不再戴頭巾的女人告訴我的故事

作者簡介:

9+ 年女性消費品牌經營背景,曾於紐約、香港、上海、深圳、台北工作居住。我關注企業品牌形象、公關傳播、危機處理、消費者行為、女性溝通談判、與性別平權議題。前奧美公關經理,曾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及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服務,協助數據分析與市場規劃。現駐深圳,服務於科技消費產業,仍致力研究女性消費者。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告蔡英文違憲?明明是中國「礙」的迫降
返台有落實「居家檢疫」14天嗎?讓我告訴你……
誰把這頭水牛牽進立法院?
瞄準黃安的箭,不會射中周子瑜嗎?
年輕世代對新國民黨主席的期許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