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幣成洗錢破口 學者籲借鏡南韓監管

虛擬貨幣已成為騙徒最愛使用的詐欺標的,與洗錢最大破口。打詐新四法中,對於虛擬貨幣僅在《洗錢防制法》要求幣商須完成洗錢防制、服務能量登記或登錄,其「專法」最快明年才會擬定,檢警批評仍無法有效防堵。警察大學警察政策所所長許福生建議,應參考南韓監管方式,讓國內虛擬資產服務的監理法制化更加完善。

官警表示,2年多前就發現詐團利用虛幣洗錢躲避查緝,但跨部會打詐會議相關單位卻互踢皮球,沒人要出面解決納管,且亡羊補牢的速度太慢。

警方表示,目前詐團將贓款層層轉出後,幾乎都是換成虛幣洗錢至境外。最嚴重的假投資詐騙,投資虛幣的詐騙案占比也逐年攀升,從前年2成2到去年3成5,今年1至3月更已達到4成,警政署今年4月的打詐專案,短短12天就凍結及查扣1534萬多顆USDT泰達幣,市值高達新台幣4億9700萬餘元。

警方指出,詐團洗錢最愛用USDT、USDC、DAI等3種虛擬貨幣,因都是與美元1比1的穩定幣,只要放在宛如隨身碟的「冷錢包」就可四處趴趴走。

國內合法交易所頻頻被查獲替博弈、詐團洗錢,更別論為數更多的「個人幣商」。刑事局日前就破獲自稱幣商的歹徒向被害人收現金,簽泰達幣買賣契約,再傳送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網址騙被害人簽署錢包授權,偷偷將泰達幣轉至境外錢包的最新犯罪手法。

警方說,目前《洗防法》對「幣商」定義不明,沒有分級管理,若個人幣商也須負擔與交易平台一樣的義務,未來可能化明為暗,到頭來還是在洗錢。

許福生表示,南韓今年7月將實施《虛擬資產用戶保護法》,並設立「虛擬資產監管局」及「虛擬資產調查局」,可作為借鏡。據了解,金管會的虛擬貨幣專法,最快明年上半年提出,業者預計本月底成立公會;專法出爐前,金管會希望業者「自律」度過空窗期。

看更多相關新聞
遊戲點數淪金流斷點 立院法制局促納管業者
反詐關鍵詞遭利用 藍委促打詐秀魄力
代購虛擬幣賺外快 男成洗錢幫凶
科技公司老闆欲200萬面交 遭鹽埕警阻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