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乞兒翻轉手心 翻譯志工積善植福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志工團隊,持續在印度菩提迦耶,進行慈善關懷,但語言方面必須要靠懂英文的年輕人,來協助翻譯。其中,有一位住在牧羊女村的村民,小時候曾在街頭乞討,長大後當導遊,成為志工們翻譯的最佳人選之一。今年七月,他將到台灣學習中文,期待能跟慈濟合作,帶給自己的家鄉,更多的機會和希望。

車窗外的孩子,讓維卡什,想起自己的童年。

志工 維卡什:「在那個時候經濟困頓,家裡的狀況很糟,我的舅舅沒辦法負擔。」

父親在他6個月大時,外婆收養了他們一家人,但為了讓他能讀書,八歲時,就被送到悉達多兒童教育中心,但還是必須上街乞討,要物資。

志工 維卡什:「做什麼事情最能幫助他們,教育是最有用的,所以我會買書或文具用品,送去給他們用。」

「沒有問題。」

去年10月,慈濟來到牧羊女村關懷,他義務做翻譯,也參與以工代賑,推廣竹筒歲月,證嚴上人說故事的影片,需要編輯翻譯,他也能承擔。

志工 維卡什:「要翻譯影片內容再重新上字,至少都要6個到7個小時,因為我必須確認每個字的意義,把完整的句子做最適切的翻譯,這是很費時間的。」

做得越多,他的收穫和改變也越多,家人感受更是深刻。

維卡什的舅舅 朱藍:「越來越有智慧,尤其和慈濟一起去幫助人,也讓他更慈悲。」

維卡什的母親 蘇什瑪:「加入慈濟後,他更懂事了,會尊重別人,也更有責任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做環保最美的雙手 翻轉手心發願付出
慈濟精選│2013年新加坡霾害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