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戰場 遠征軍解密
(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2日電)二次大戰中華民國遠征軍在印、緬與盟軍並肩作戰,重創日軍、揚威國際。過去兩岸因政治因素都刻意讓這戰場被遺忘。國防部迎回遠征軍忠靈入祀忠烈祠,正視並緬懷這段光榮歷史。
八年對日抗戰,除國境國軍艱苦奮戰,中華民國遠征軍在印、緬地區與同盟國並肩作戰,阻斷日本西進與軸心國串聯,奠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基,功不可沒,英、美各國高度推崇,然國軍官兵傷亡慘重,將士客死異域、忠魂埋骨令人動容。
1942年至1944年間,中華民國遠征軍兩次入緬協力盟軍作戰,曾以一團之眾,擊潰十倍於己的強敵日軍第33師團,締造「仁安羌大捷」,救英軍7000人,復於緬北密支那及滇西騰衝、龍陵等戰場與日軍激戰,終於規復緬甸。
*反攻緬北密支那 打通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駐印軍展開第二次中印緬作戰,此次反攻最重要戰役就是1944年攻克密支那,成功拔除日軍在緬甸的重要據點,但也造成國軍死傷慘重,損失數個師的兵力。密支那戰役主要為打通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這條公路對西南抗戰基地的補給非常重要,密支那也因而成為抗日期間最殘酷戰場之一。
盟軍為爭奪密支那與掩護修築中印公路,1944年4月以遠征軍廖耀湘的新22師向加邁攻擊前進;孫立人的新38師沿加邁左側向孟拱迂迴;另以美國的麥瑞爾突擊隊繞道北側叢山峻嶺,插向敵後戰略要點密支那,將日軍在密支那、孟拱、加邁一線分割包圍,予以殲滅。
遠征軍奪取密支那城區十分艱苦,日軍增援5000兵力,以堅固工事,負隅頑抗,死守密支那城北的最後陣地。
第50師師長潘裕昆少將招募104名決戰敢死隊,8月1日深夜在當地華僑帶領下,冒雨繞到日軍背後,次日凌晨與正面部隊同時發動進攻,日軍第18師團腹背受敵潰敗,擊斃日軍2000餘人,殘兵500人用竹筏及泅水渡過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潰退。
*遠征英靈換盟軍緬北會戰決定性勝利
中美聯軍在此役傷亡人員共計6000多人,其中陣亡1244戰士。經過80天艱苦激戰,遠征軍無數官兵寶貴生命,換來盟軍緬北會戰決定性勝利,也是整個亞洲戰場具有戰略轉折性意義的勝利。
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整編成新一軍與新六軍,孫立人擔任新一軍中將軍長,率部連續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在3月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直取臘戍,消滅日軍在緬甸主力部隊,1945年3月1日新一軍獨立步兵旅攻佔喬美,光榮勝利,結束反攻緬北之戰,阻斷日本西進與軸心國串聯,奠定二次大戰勝基。
*馬總統正視光榮歷史 遠征軍英靈歸國
中華民國遠征軍在二戰揚威國際,但因孫立人來台後被誣陷,也使得這段光榮歷史被埋沒,客死異域的英靈也無法歸國。
總統馬英九就任後正視歷史,在2011年1月22日親訪孫立人將軍台中故居,為孫立人將軍紀念館揭匾,並表示懷著感恩及歉疚的心情向一代名將及其家人致敬。馬總統同時也關心遠征軍英靈歸國事宜,由國防部專案辦理。
國防部透過層層努力交涉,使「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在2012年底整修竣工,馬總統於2013年8月特別題頒「忠藎垂型」白底黑字橫幅,緬懷先烈英靈。
為表彰遠征軍官兵的忠烈事蹟,透過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陳鎮湘、詹凱臣、楊應雄等3名委員提案,由國防部與外交部、僑務委員會共同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並在出生於緬甸的靈鷲山心道法師大力協助下,在2014年8月27日迎返緬甸地區遠征軍10萬陣亡將士英靈並入祀忠烈祠。
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入祀典禮,國防部長嚴明主祭,立法委員、國防部官員、印緬參戰官兵代表及戰史學者等陪祭,遠征軍為國捐軀的英烈忠魂,永享崇祀。馬總統3日出席忠烈祠中樞秋祭忠烈,正式表彰緬甸遠征軍英靈,中華民國遠征軍在二戰的光榮歷史不再被遺忘。10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