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病也可以救命「標準化病人」化解醫病溝通鴻溝

高聖博醫師(右一)參與慈濟標準化病人--志工培訓課程。他說,早期都把標準化病人當成醫學生教,後來才學會化繁為簡,走出臺灣本土的訓練方式,教會志工擔任病人、接受問診所需的醫學知識。
高聖博醫師(右一)參與慈濟標準化病人--志工培訓課程。他說,早期都把標準化病人當成醫學生教,後來才學會化繁為簡,走出臺灣本土的訓練方式,教會志工擔任病人、接受問診所需的醫學知識。

高聖博,現任花蓮慈濟醫院醫療人文實踐中心主任、婦產部副主任,他相信醫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出一位真正為病人著想的好醫師」。在醫病關係緊密且緊張的現代,醫師該如何學會更懂病人、家屬的擔憂?「標準化病人」便是他眼中推動醫學教育、化解醫病隔閡的最佳橋梁。

2003年的SARS,除了帶來對於傳染性疾病的恐慌,當時也發生了幾起令人不捨的案例,包括疑似感染SARS的病人被送到急診室,年輕的值班醫師卻因插管不順利,被病人的分泌物噴濺而感染了。醫學界開始省思,這些醫師從醫學系畢業後,到底學會了哪些臨床技能?醫學教育也興起了很大的變革,其中之一,便是透過「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的考試來檢定臨床技能。

特殊化妝在標準化病人身上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尤其對外傷的展現更加逼真。高聖博將美國學習到的特殊化妝技巧在「繼續教育課程」中傳授給志工們,每一位都畫得栩栩如生。
特殊化妝在標準化病人身上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尤其對外傷的展現更加逼真。高聖博將美國學習到的特殊化妝技巧在「繼續教育課程」中傳授給志工們,每一位都畫得栩栩如生。

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堪稱醫學生超高難度的大魔王關卡。考驗的不是死讀書的背誦能力,而是要把學理和實務融會貫通,還得補強邏輯思考、思辨能力和溝通協調。上百種情境考題,比起制式的技術考試,更增添真實性,也挑戰學生的臨場反應。

這項考試中,由正常人所扮演的「標準化病人」即佔了最重要的一環。高醫師與幾位有志於醫學教育的同僚醫師,在資深志工協助下,邀請了一群不問報酬、義無反顧的慈濟志工來擔任「標準化病人」,這群志工長期自費自假前往花蓮慈院受訓,跟著導演學演技、跟著醫師學症狀,頂著瘀青妝、甚至戴義眼進入教室、考場,讓醫學生面對「真人」學習問診、下處方。這群愛「裝病」的標準化病人,在醫學生面前演出各種疾病症狀,不但是醫學生學習看診的老師、考試時的病人,更是促進醫病溝通的重要橋梁。

這群無私付出的「標準化病人」志工,十五年來,他們以愛奉獻,扮演病人,一起創造並促進了台灣的醫學教育。
這群無私付出的「標準化病人」志工,十五年來,他們以愛奉獻,扮演病人,一起創造並促進了台灣的醫學教育。

證嚴法師感恩這群為醫學教育奉獻的「標準化病人」,盛讚他們為「良語良師」。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精確演出症狀,以免與其他疾病混淆而誤導醫學生,而且每次的演出都要一致。為了做到這一點,志工們無不挖空心思。例如為了演出「膽囊發炎」的病人,就得先鑽研症狀;膽囊發炎時,若被旁邊器官壓迫就會疼痛,所以膽囊發炎的人通常吸氣吸到一半會因疼痛而閉氣。但要怎麼精準地表現出那剛剛好的疼痛?志工們想到的方法,是在背部貼上一塊酸痛貼布,開始吸氣吸到貼布有點拉扯時,就該停了。用這個方法,每次停住的時間就會非常精準。

挖空心思外,這群志工為了醫學教育無私付出的精神更讓人動容,像是扮演骨折的志工,一天讓二十幾位醫學生重複在她手上打了二十幾次石膏,打到手都起疹子了,也無半句怨言。

這些認真的志工,為了要扮演生病的建築工人,還自己準備頭盔、工具包。
這些認真的志工,為了要扮演生病的建築工人,還自己準備頭盔、工具包。

為了拓展、深化「標準化病人」的訓練,高聖博醫師前往國外進修,更引進一流海外講師帶領標準化病人研討會暨工作坊。花蓮慈濟醫院還成立全球唯一的「標準化病人中心」,至今已是海內外醫學界取經的對象,高聖博更獨創了全臺第一個標準化病人線上課程。高醫師除擔任「台灣標準化病人協會」理事,他曾主持的標準化病人計劃也獲得「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這些經歷都寫在《假病真演:高聖博和標準化病人的醫學教育之旅》一書中。

特別在新興傳染病Covid-19陰霾壟罩下,病與苦難以分割,高醫師仍持續透過「醫療人文實踐中心」,以利他為核心,培養未來視病如親的醫事團隊。感恩這群無私付出的「標準化病人」志工,十五年來,他們以愛奉獻,一起創造並促進了台灣的醫學教育。

撰文/吳宛霖、TC news新聞中心編修;攝影/花蓮慈濟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