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主權」,也不要忘了「褲子」!

Supporters of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candidate, Taiwan president Tsai Ing-wen cheer for her victory as they gather to watch early election returns in Taipei, Taiwan, Saturday, Jan. 11, 2020. The banner, center, reads "Taiwan I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P Photo/Chiang Ying-ying)
圖片來源:中央社

2018年11月,韓國瑜以一句「人進來,貨出去,大家發大財」的口號,讓高雄市綠地變藍天;2020年1月,蔡英文以一句「守主權,護民主」,在大選中獲得八百多萬票,打破中華民國民選總統得票最高紀錄。兩位政治人物都稱得上是「政治奇才」,前者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後者則是在短短一年多,就擺脫「九合一」敗選的陰霾,勝選連任。

「守主權」是尊嚴的問題;「拚經濟」是生活的問題,究竟是活著才有尊嚴?或是必須有尊嚴的活著?我認為兩者皆是,要尊嚴也要生活。兩者取其一,則「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統治者必需讓人民吃飽肚子,因為人要活著,才會有希望。

毛澤東當年為了搞原子彈,曾喊出「要核子,不要褲子」的口號,認為「有了原子彈,國際上就有話語權。」毛澤東確實讓「中國站起來了!」中國掃除了現代史的百年屈辱,但也付出了「一窮二白」的代價。所謂人窮志短,老百姓就不會活的有尊嚴。以中國大陸為例,中共的和平崛起,應歸功於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也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為中共「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習近平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為他的「中國夢」,而達成「兩個一百年」目標,則是他為此設計的龐大政治工程。今(2020)年中共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如何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面脫貧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挑戰。中共要維持經濟穩定,然而此時卻受到中美貿易戰的衝擊。雖然,中美已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但距離「互利共贏」,還有一段距離。

中國人民大學學者時殷弘表示,美國對中國新的大戰略體系已經浮現,這個體系具備「多樣性且近乎全面性」,其中之一是「擴展有選擇的脫鉤」,在一些關鍵領域盡其所能阻止中國對美國顯著優勢的嚴重衝擊和傾覆。時殷弘認為,美國除以曠日持久和多番升級的關稅戰對中國進行「貿易高壓」外,今後還可能增加金融和貨幣戰,藉此逼壓中國經濟體制結構性變更,以及加劇中國經濟和金融困難。

習近平提出的「兩制臺灣方案」和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讓「芒果亁」在這次選戰中發揮最大的邊際效用。民進黨「得理不饒人」,這是順勢而行;國民黨「有理說不清」,則是逆勢操作。識時務者為俊傑,雙方搞選舉的本事,當下立判。但「衣食足而知榮辱」,激情過後,臺灣還是要回到求生存的基本面,要全力拚經濟。拚經濟,積極的作法是要讓臺灣走出去,消極的作法則是要抗拒對岸的打壓。

對岸有人認為,臺灣大選結果不是大陸所願看到,不但讓大陸「丟掉幻想、準備戰鬥」,而且將是一場長期的鬥爭。經濟圍堵是文鬥,軍事威脅是武鬥。臺灣選舉結果出爐後,「武統」聲浪在大陸的網路上高漲。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環球網》發文稱,武統臺灣從兩岸軍事對比來說毫無問題,但它意味著中國與美國全面攤牌,這是中國必須冷靜面對的風險與挑戰。看來「武統」還不是對岸當下因應臺灣大選結果的優先考慮,因為中共口袋裡還有許多其他的籌碼可用。

對於這場總統大選,美國是明顯站在蔡英文這邊。從2016年蔡政府上台後,臺美關係就步步升級,雙方建立了密切的雙邊夥伴關係。選後美國官方在第一時間表達了對蔡英文勝選的祝賀之意和支持。蔡英文總統在接見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時表示,臺美已由雙邊夥伴關係升級為全球合作夥伴,未來將在過去基礎上,不斷加強臺美在全球議題上之合作,讓臺美關係不斷深化。既然如此,蔡連任後需要的不是畫餅充飢,而是如何幫助臺灣突破來自對岸的可能經濟制裁。

最近,許多人提到臺美簽訂FTA的問題,但川普在商言商,又面對競選連任的壓力,我們很難期待美國此時會提供臺灣一塊誘人的大餅。其次,臺灣需要美國幫助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但川普已退出TPP,對於搞多邊主義似乎沒有多大興趣。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臺灣與印太專項顧問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認為,中共對臺灣大選結果的回應,將為美國對臺政策造成新難題。若習近平決定全力打壓蔡政府,勢將迫使美國採取更為直接反應以維護兩岸現狀;但若北京利用外交及經濟手段,製造介於公開敵對與和平齟齬之間的「灰色地帶」,則華府可用於嚇阻北京脅迫行動之操作籌碼便有限。臺灣應慎謀能斷,做好莊敬自強的打算。

現在應該是把選舉口號化為實際行動的時候了。臺灣要守主權,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實力,這在國際政治教科書上,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前總統李登輝1989年3月訪問新加坡,於返國記者會上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李總統說,為了國家生存,應積極參與國際活動,爭取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權益,這才是外交活動的最高目的。其他諸如參與的模式、名分、地點、對象等,應視為次要的手段問題。技術上應適時、適地、適事、適人而制宜,充分發揮彈性、務實的做法。

李總統所言甚是。在國際社會,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在門口高喊口號,有什麼實質意義呢?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雖然無法回家投票,但他們在牛津大學展現台灣民主
民進黨反對「一國兩制」勝選 國民黨反對「一國兩制」敗選?
韓國瑜把中間選民「推」給了蔡英文
不要贏了選舉 輸了治國
人民選擇了危險窮困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